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宗法制起源于夏朝,确立于商朝,完善于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宗族里的子民都联系了起来。

西周以前,宗法制的实施并未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西周以后,为了改变众子夺位的局面,宗法制逐渐完善起来。

西周宗法制的出现使宗族内的子民各司其职,决定了立子即立嫡长子,也导致了“家国同构”的局面产生,打压了底层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儒家文化的宣扬为宗法制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了分封制的确立。

宗法制虽起源于夏朝,但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用血缘关系来区分、维系社会关系。因此,同样以血缘关系对宗族人员进行分工的宗法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西周时期,为了避免王位争夺战的发生,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在此之前,王位并不是一定要交到嫡长子手中。夏朝时期,宗法制只是相对简单的血缘关系的体现,王位也多传给君主的孩子;商朝时期,王位多传给君主的孩子或长兄,与西周时期都有不同。

孔子所大力宣扬的儒家文化,着重强调了“礼和仁。”孔子认为,“礼”和“仁”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无独立可言。孔子的这种观点从根本意义上混淆了“礼”和“仁”的概念,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发展提供了助力。

孔子认为“仁”和“礼”是一体的,人们要想方设法去维护“礼”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仁德的。这样的观点无异于给当时的人们思想上了一层枷锁,使人们去遵守、去维护西周王朝的礼仪制度,自觉成为高贵宗族下的奴隶。毕竟没有人想承认自己没有仁德。

儒家文化中的“仁礼”思想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当时的百姓们的思想,是百姓找到理由去服务王族宗室,且安分守己、毫无怨言。西周王朝在儒家文化影响逐渐扩大、说服百姓的时候顺利地完善了宗法制,压榨了底层人民。

西周时期宗法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避免了一系列的王位战争。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后,大宗、小宗的划分标准也逐渐显现。君主为大宗,他的兄弟就划分为小宗,君主的诸子则划分为诸侯。

诸侯的嫡长子可继承其诸侯的位置,其他诸子则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可继承其卿大夫的位置,其他诸子则为士;以此类推,士的嫡长子为士,其余诸子则为平民;平民的嫡长子继承其位置为平民,其余诸子为奴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维护了西周时期君权的稳定,巩固了奴隶主的地位。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共同巩固了奴隶主的地位。宗法制维系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使宗族内的各人员都能够连接在一起;分封制将宗族内的各人员层层分封,使其各司其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将宗族内的奴隶阶层牢牢压在了最底层,无法翻身。奴隶阶层的稳定也使奴隶主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从而巩固了奴隶主的地位。长此以往,奴隶阶层无法承受众多剥削压迫,必将愤怒和不甘。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合实施不仅严重剥削了奴隶阶层的生产力,而且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了君主的地位,促使了族权与政权的融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在政权的分配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西周时期,各官职的分配并不以才能为标准,而是根据宗族成员与天子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其宗族成员的官职大小。这样的选拔官员方式以血缘关系亲疏为唯一标准,有才之士的流失在这样的选拔制度下成为大概率事件似乎也不值得惊讶。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虽然避免了王位纷争的事端,但也引起了许多问题。族权与政权的融合就是其问题之一。族权与政权的融合导致了阶级的固定,底层奴隶没有机会摆脱奴隶身份,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

奴隶阶级是宗法制社会关系中的最底层,也是主要生产力之一。朝廷的主要生产力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消沉,朝廷剥削力度再大、强迫措施再多又有什么作用呢?长此以往,西周能否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存都是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合带来的也不总是坏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合促进了政权与族权的融合,政权与族权的融合保障了君权的稳定。政权与族权的融合确保了权力只在自家田地里流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君权的稳定。

君权的稳定往往代表着依附于君权生活的宗族也能获得稳定的生活,奴隶主的利益也就得以保障。从这方面来看,族权与政权融合也并非全是坏处。

宗法制的实施导致“家国同构”局面出现,宗族势力发展威胁君权稳定。

西周的宗法制将政权与族权相融合,导致大量子民家国不分。这其中也有着统治者的功劳。当时的社会关系整体是由血缘关系维持的,于是统治者便宣扬“国即是大家”,号召人们要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爱自己的国家,为之而奋斗。

统治者的本意是好的,但考虑的却不够周全。奴隶阶级长期被剥削、被压迫,怎会没有丝毫芥蒂地将国作为家,并心甘情愿地为其付出。宗族内的掌权者如若将国作为家,难免插手“家务事”,那时君权的稳定又要以何来保障?

除此之外,宗族中以血缘关系亲疏决定官位大小的制度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血缘关系定官位不仅会流失大量有才之士,而且会造成宗族内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无论你做不做,做得好不好,你都可以好好地守住这个职位并传给下一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族内部人员的消极怠工也是情由所原。

宗族制给了宗族莫大权力的同时并没有限制宗族权力的自由,这就导致有些手握重权的宗族成员极容易威胁到天子的君权,甚至众起抢夺天子君权,造成政权不稳定的局面。政权不稳定极易造成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又给了野心之人可乘之机。

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法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长期被剥削的奴隶阶层开始反抗不服从;君权父权的社会造成了男尊女卑的局面,极大地摧毁了女性的心理健康。此外,由于宗族成员不需选拔即可为官,导致了裙带关系的出现,对后世造成了不良影响。

综合而言,西周的宗法制虽然解决了王位相争的问题,但其带来的弊端也不在少数。首先,阶级的固化打击了社会生产力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次,族权与政权相融合导致了官场混乱、“家国同构”的局面出现。

除此之外,裙带关系、父权君权、男尊女卑等负作用纷纷浮现,对后世影响恶劣。因此,西周的宗法制总体而言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