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国外议会常发生的事,议员们撸起袖子打架斗殴,而且乐此不彼。其实,这闹剧,早在我们的大明嘉靖一朝最神圣的金銮殿里上演过了,已经是500多年前的事情了。朝中大臣们疯狂起来,别看平时手不提四两,动起来手照样能徒手打死人。大明的皇帝们也蛮厉害的,一不高兴就喜欢用板子打大臣的屁股,最后升级到把大臣的裤子扒下来,光着屁股打,打一两个大臣不过瘾,一下子按倒一大片,一起打。
大明王朝有个特点,一是重视礼法,爱认祖宗的礼制;二是治贪反贪最严厉,结果成了贪腐也最严重的朝代。但这个朝代也有很多正直的人,尤其是大臣们为了进谏皇帝,有把头磕得出血,有绝食上吊,有抬棺材到午门外等等,搞得皇帝杀人也不是,不杀又气得七窍生烟,后来就用板子打屁股解气。开国皇帝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在金銮殿里的大臣们竟然上演了一场群殴致人毙命的闹剧,将朝廷权威和帝王尊严搞得一地鸡毛。
金銮殿上群殴事件发生在明代宗时,就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大家都知道,明英宗被大宦官王振的忽悠之下,统帅大军去亲征瓦剌,结果英宗和王振都成了瓦剌军队俘虏。瓦剌人拿英宗当筹码,大宦官王振没什么的奸臣,瓦剌人也看不起他,干脆一刀砍了。
金銮殿里没了皇帝怎么能行,于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朝臣推举出来,做了皇帝,即为明代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英宗被俘后的第七天,朱祁钰以摄政王的身份上朝理事。那些受够了大宦官王振及其同党欺压的大臣们,开始控诉和报复了,要求严惩王振。不识时务的王振同党马顺却站出来为王振说话,仍然是以往日的姿态指责大家,这不是在往火上浇油吗!结果,给事中王竑先被激怒了,同刑科给事中曹凯一起冲上去揪住马顺的头发,拳脚相加。其他的大臣们也一哄而上,一边打一边骂,转眼的工夫,马顺就口吐白沫死在了金銮殿上。
事情还没有结束,大臣们不解气,于是又揪出王振另外的同党毛王二人。大臣们又是一阵乱拳乱脚,这些平时人五人六、走起路来四平八稳、手不提四两的大臣们,还真厉害,赤手空拳的就又把两个活鲜鲜的人给打死了。还是不解气,大臣们把三具尸体拖到东安门展示,后又把王振的侄子王山抓来,反绑双手让他跪在旁边,同死人一块展览。
摄政王朱祁钰那里见过这番情景,不知如何是好!于谦出来圆场,请示了朱祁钰后,向大臣们下旨:“马顺等几人罪大恶极,该死,参加殴打的人不以杀人罪论处。”随后王山被拖出去杀掉,王振一家也被抄家灭族。
代宗正式登基后,即景泰元年(1450年),这种朝廷群殴打死人的做法,确实有失朝廷的尊严,王振们该杀,也不能由大臣自己动手乱来,而应依法办事。于是,就有人出来翻案,最起劲的都是曾经得到王振之恩的人。但,人家在理,依法办事,不能乱来,大明是注重礼仪的,不能为自己泄愤就乱来。这场闹剧,最终还是代宗做和事佬,因为自己刚登基,屁股还没坐稳,需要这帮大臣的支持,说:“诛灭乱臣,目的是安定众志,爱卿们的忠义,朕已知道,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皇帝这么一表态,金銮殿上群殴事件自此合法化。
扒掉大臣裤子,露出屁股打板子,这被扒掉裤子的大臣,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白花花的屁股一大片,134人。发生在嘉靖三年(1524年),原因其实也没为多大事,纯粹朱家内部的事情,大臣们挟带私欲瞎起哄。明武宗朱厚照在“豹房”里死了,他没儿子也没亲兄弟,皇帝位就由堂弟朱厚璁继承,即明世宗。接班很顺利,问题出在明世宗的亲老子兴献王和明武宗老子明孝宗该怎么称呼上。
大臣们认为世宗“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其实就是说,让世宗皇帝过继给早已死了的孝宗皇帝为子,称孝宗皇帝叫爹,而自己的亲爹兴献王叫叔父。皇帝朱厚璁坚决不同意,大臣们也分成两派,一派维护礼仪,一派维护皇帝,开始斗争。事情一直斗争到第三年,坚持应该管亲爹叫叔父的大臣们,就聚集在左顺门外,开始闹事。他们匍匐跪下,不停地大喊着“太祖皇帝,孝宗皇帝”,一块儿嚎啕大哭起来。他们喊出号子要是皇帝不改变自己的立场,他们就一直跪着哭下去。
紫金城里乱成一锅粥,这又哭又闹,成何体统。世宗皇帝派一个太监出去做工作,劝那些大臣回家歇着去,别在这里瞎闹哄。但这些大臣们可不是那么好劝的,他们是一定要皇帝改口管亲爹叫叔父的。这样僵持下去,世宗皇帝一气让锦衣卫把哭声最大的官员134人统统抓起来投入诏狱。
怎么处理呢?“廷杖”,打屁股。在明代,一开始的廷杖是允许人穿着裤子,还可以作弊拿块毡子之类的放裤子里。哈哈,腐败无处不在,行贿就可以办到。到了明武宗的时候,被大太监刘瑾发现后,从此打屁股一律要扒下裤子。嘉靖三年(1524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134个与皇帝作对的哭谏大臣进行廷杖。放眼望去,但见一片白花花的屁股暴露在阳光之下,那种景象十分的壮观。行刑官一声令下,大棍挥舞,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那些被打的大臣们这下可是真心实意地哭爹喊娘了。一共有17人被当场活活打死,创造了明代一次廷杖打死大臣的最高纪录。
这打屁股事件,史称“大礼议”之争,时间长达三年半,以明世宗的胜利落下了帷幕。明世宗下诏改称明孝宗为皇伯考,尊兴献王为皇考,爹还是叫爹,伯父还是叫伯父。嘉靖十七年(1538年),追认兴献王的庙号为“容宗”,供奉于太庙,地位在明孝宗之下,明武宗之上。至此,明世宗的亲爹完全等同于先代正式皇帝。
其实,这场闹剧的背后,完全是朝廷派系斗争所造成的,无论是坚持恪守礼法的一派,还是不顾传统礼仪维护皇帝的一派,都是在假借“礼仪”,抛开国家大事不管而借题发挥,胡闹一气。倘若将心思用在对付“南倭北虏”或发展经济上,嘉靖一朝也不至于始终被“南倭北虏”所困扰,活得那么窝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