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公元1141年,在杀害岳飞之后,南宋向金称臣,达成了绍兴和约。然而二十年后,金国单方面撕毁条约,大举南侵。在南宋将士的拼死保卫下,总算是击退了金军,此后,宋高宗重新启动了主战派张浚。在击退金军之后,南宋似乎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次年,宋高宗退位,改当太上皇。宋孝宗即位后,先是平反岳飞,之后就派张浚发动了北伐战争,史称“隆兴北伐”。宋朝皇帝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这次北伐却错过了诸多机会,导致宋军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全盘皆输,最终造成了北伐的失败。
完颜亮南侵
在绍兴和议后不久,金国大臣兀术病逝,没有了兀术的压制,金熙宗开始越来越残暴,导致了完颜亮直接发动政变杀死了金熙宗。在完颜亮即位后,一改以往政策,对内镇压异己,对外疯狂扩张。
绍兴三十一年,在经过了长期间的准备后,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进攻宋朝。此次南侵完颜亮出动了六十万兵马,举全国之力,大有一举踏破临安之势。从淮河流域到陕西地区,漫长的边境线都是金军的进攻方向。反观南宋,在秦桧当政的十五年里,军事建设几乎一点都没做,对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在一开战就节节败退。
南宋将防区分为了四个部分,吴璘负责西部防区,成闵负责中部防区,刘锜负责东部防区,海防由李宝负责。这四个区域中,东部的进攻最为猛烈,老将刘锜虽然喊出了“取重阳日到京师”的豪言壮语,但疾病缠身的他已不似年轻时那样。刘锜先是从江阴北渡淮河被击退,随后负责左翼的王权弃守庐州。完颜亮兵分两路,自己率领大军抵达长江沿岸的采石,另一路先后攻占了滁州、真州,直逼扬州。刘锜只能放弃扬州,退守瓜州,可瓜州也随即被攻陷,刘琦只好退守镇江,与金兵隔江对峙。
与陆战不同,南宋的水军战斗力优于金国。负责海防的李宝曾是岳飞部下,他擅长水战,曾被岳飞派往从海上突袭登州。李宝得知,完颜亮打算在十月十八日进入钱塘江,直接进攻临安。金军水军虽然势大,但训练不足,多为北方人,并且金军为了防水,使用了很容易燃烧的油布为帆。李宝趁风向有利的情况下,以火箭密集攻击,金军大败。
虽然海战上取得了胜利,但南宋的长江防线濒临失守。当宋高宗得知完颜亮要渡江的消息后,第一个念头竟然是逃跑,好在左相陈康伯阻止了宋高宗的行为,并建议宋高宗亲征,以鼓舞士气。宋高宗估计也是不想在晚年奔波,就命叶义问巡视江淮,虞允文为参谋军事。
当时的南宋防线已经岌岌可危,完颜亮已经在长江沿岸集结了四十万大军,并准备从采石渡江。一旦金军渡江成功,那么南宋的最后一道优势也将失去。而此时南宋在采石的守军群龙无首,王权因为之前的一系列败仗已经被解除兵权,而接替将领李显忠还没有赶到,此时的采石守军就是一片散沙,根本无法抵抗金军的进攻。
虞允文看到情况不好,也不管是否越权指挥,他召集守军,亲自到江滨督战。虞允文将马步军列阵于江岸,又把水师分为五部分,一部驻守中流、两部分别驻守左右两翼,另外两部则埋伏于港内,随时支援。
很快,金军开始大举渡江,几百艘船只浩浩荡荡向江南驶来。宋军水师的战斗力强于金军,宋军的战船被叫做海鳅船,宋军采取冲撞战术,击沉了不少金军战船。采石水战一直打到了天黑还没结束,关键时刻,一直从江州溃败的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趁机将其招募,命他们从后山出发,摇旗擂鼓。金军以为宋军援军到了,再加上一天的进攻毫无进展,遂人心慌慌,无心恋战,都调转船头逃跑。采石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此次宋金战争的转折点。
在金军渡江失败后,完颜亮退守瓜州。虞允文推断金军可能从瓜州再次渡江,而与瓜州相望的京口,防守力量十分薄弱,就自告奋勇前往京口加强防御。正在完颜亮打算第二次渡江时,金国后方却传出坏的消息。因为完颜亮的高压统治,金国内部很多人都对完颜亮不满,在众多大臣的拥立下,金国的东京留守完颜褒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史称金世宗。
得知后院起火,完颜亮的第一反应是回师,可他的部下李通认为,皇帝亲征无功而返,士气一定会受损,一旦宋军反扑,后果将会更加严重。李通建议完颜亮继续渡江,先攻下南宋,再回师平定叛乱。完颜亮下令,三天之内必须渡江,后渡者斩。
完颜亮本就残暴,手下人大多都是屈服于他的威亚之下,在得知完颜亮的命令后,金军的浙西路都统耶律元宜就与一些将领密谋起事。次日凌晨,耶律元宜发动兵变,率领士兵杀入完颜亮帐中,杀死了完颜亮,并率军北返。随着金军的撤退,南宋也趁着这个机会收复了失地。
虽然说这场战争以宋军胜利告终,但南宋赢得太过侥幸。最主要的是,这场战争爆发了南宋太多的弊端了,绍兴和约之后的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南宋荒废军事,导致了对战争的准备不足,如果不是爱国人士的拼死抵抗和李宝、虞允文指挥的两次胜仗,还有金国的突发政变,那么南宋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孝宗北伐
在完颜亮兵败后,南宋内部响起了沉寂已久的主战声音。确实,这个时候的局势对南宋是非常有利的。金世宗的夺位与完颜亮之死,导致了金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震动,而契丹人耶律窝罕也趁此机会起兵,自立为帝。金国花费了长达一年的时间,经过了巨大的损失才平定这次叛乱。还有就是,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汉人起义。
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虞允文趁机向宋高宗进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一直追求和平的宋高宗竟然同意了虞允文的说法。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前往四川,与吴璘联手,寻找进攻的时机。
而此时的金国,因为金世宗要对付其余势力,没有精力南侵,就派使者来到南宋议和,想要再次签订二十年前的绍兴和议。但此时的南宋国内上下早就对这种条约无法接受,特别是宰相陈康伯不是秦桧那种主和派,而宋高宗也在出使金国的国书中对金国采取敌国之礼。
但对于南宋与金国来说,真正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折点是宋高宗的退位。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也许是累了,出人意料的宣布退位,太子赵昚继位,史称宋孝宗。而宋高宗则去当上了太上皇,安享晚年去了。
宋孝宗登基后,立刻就做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那就是为岳飞平反。登基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宋孝宗就下诏为岳飞平反,为岳飞平反说明了宋孝宗的内心是主战的。但实际上,在最开始,宋孝宗是希望与金国达成和平的,因为宋孝宗曾下诏放弃宋军刚刚收复的秦凤、永兴、熙河三路。吴璘就如同当年的岳飞一样,不得以班师。吴璘收复的三路十三州之地,一夜之间都变成了金国领土。
后来,张浚被提拔进入了枢密院,主战派的声音就越来越大。张浚早在宋高宗时期就当过宰相,在朝野上下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同时他也是坚定的主战派。隆兴元年正月,宋孝宗升迁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兵马。在张浚出任枢密使后,金国派出使者,想要索取南宋收复的海、唐、商、邓、泗五洲之地,并要求南宋按照旧约来划定边界,同时继续向金称臣纳贡。张浚坚决拒绝了金国的要求,并回复道:“疆场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胜或败,何尝之有?”意思就是你金国也不一定能打赢我们宋朝。
张浚的立场让金世宗大怒,他派遣蒲察徒穆及萧琦等人屯兵虹县、灵璧,整顿兵马,做好南侵的准备。张浚得知金军的动作后,劝宋孝宗先发制人,前往建康以鼓舞士气。比起宋高宗来说,宋孝宗收复中原的决心是很大的,他对张浚说:“公既锐意恢复,朕难道独甘偷安吗?”于是决定渡江北伐,收复中原。
当时金兵主要屯兵在虹县与灵璧,所以这两处自然就成为了首要的攻击目标。张浚派淮西招抚使李显忠进攻灵璧,建康都统绍宏渊进攻虹县。隆兴元年五月,这场翘首以盼的北伐战争开始了,史称“隆兴北伐”。因为张浚的战前准备十分充足,在北伐战争一开始,南宋军势如破竹,进展十分顺利。
李显忠渡过河后,萧琦率领精锐骑兵拐子马迎战,北伐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大破金军,萧琦投降,李显忠继而收复灵璧。中原百姓得知王师北伐,纷纷前来投奔。而另一路兵马邵宏渊在进攻虹县时,遭到了金兵了顽强抵抗,最后,李显忠派萧琦前往虹县劝守军投降,这才占领了虹县。可是,虽然宋军首战告捷,可北伐军内部却出现了分裂。因为邵宏渊是负责主攻虹县的,可最后确实李显忠才占领了虹县,功劳自然就到李显忠那里去了。这就让邵宏渊的内心很不是滋味,还有就是当时邵宏渊的军中有一名士兵违反纪律,却被李显忠给处决了,这更加让邵宏渊感到没有面子,两人也因此产生裂痕。
在攻占虹县与灵璧后,北伐军乘胜追击,进攻宿州。在进攻宿州的战役中,李显忠再度率军大败金军,追敌二十余里。当宋孝宗得知北伐军的战绩后,给张浚写信道:“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不过,在宿州失守后,金国很快就组织了十万步马军,想要收复宿州等地。李显忠得知后,邀请邵宏渊一起夹击金军,但邵宏渊却按兵不动。不仅如此,在李显忠与金军奋战时,邵宏渊居然还袖手旁观。试想一下,主将都是这样,那部下怎么能有死战之心。因为孤军奋战,李显忠只能被迫撤离到符离,金军随后追击,宋军大败,粮草器械损失无数。就这样,一场令人期待的北伐战争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这次北伐战争,之所以失败,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一共有三点:
出兵的时机。宋孝宗虽然在对金态度上比宋高宗强硬,但是宋孝宗在登基之初一直在战与和之间犹豫,这就导致南宋错过了金国内乱这么好的机会。而当宋孝宗决心北伐时,北方的金世宗早就已经稳固了政权。
规模太小。在北伐之前,宋孝宗下诏令吴璘放弃刚刚收复的三路十三州之地。这就导致在北伐战争期间,吴璘没有办法再西北牵制金军,北伐的威力也随之折扣。而与金国的南侵相比,南宋的北伐从规模上看只是小打小闹,进攻方向过于单一,所以符离一败,北伐就宣告失败了。
荒废军备。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南宋在二十年的和平时间里,一直没有整顿军事,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兴名将去世后,中高层将领出现断层,从北伐的主要将领有邵宏渊这样人就能看出。
总的来说,按照兵法上来讲,这次北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南宋一样都没有。错失金国内乱是失去天时、放弃西北十三州是失去地利、将领不和是无人和,兵家之大忌全占,战争从一开始就宣告失败。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正的深层原因还是党派之争。宋朝的政治虽然清明,但是党争一直都没有消除。本来一件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但争议的本身应该是问题,而不是党派。在北伐失败后,主和派立刻跳出来攻击主战派,他们没有想着怎么发展国力,而是在想着怎样打倒派系,这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当然,主和派并不是说是投降派,他们往往在一件事情的立场上变成了对人不对事,主战派攻击主和派是卖国求荣,主和派攻击主战派是贪功误国。就这样,双方一直争论,谁也没有想怎样提高国力。
结语
隆兴北伐失败了,南宋与金国再一次达成和约,史称“乾道和议”。但宋孝宗并没有妥协,对于宋孝宗来说,和议只是权宜之计。宋孝宗恢复中原的梦想一直都在,但可惜的是,军事力量并不是立竿就能见影的。而后来,积极备战的虞允文在整顿物资的过程中病逝,宋孝宗的北复中原只能存在于梦想之中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