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公元1163年,宋孝宗组织了一场大反攻——隆兴北伐。打着"复我河山"口号的北伐战争声势浩大的进行,前期一度收回了大部分的国土,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原本顺风顺水的南宋军队却在宿州一战输的老底都没了。

让人不得不感慨真是有点虎头蛇尾。而在这场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就有声音指出:赢不了,没钱!

这句话就让人很疑惑,南宋会没钱?被称为"小市民天堂"南宋居然会没钱?这怎么也说不通,毕竟这个朝代可是有"富宋"之称。

南宋的"富宋"称号

我们从南宋的财政税收数据上看,南宋时一点都不缺少钱的。当时南宋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已经高达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一数据即便是在三百年后的明朝(公元1571年)隆庆年间也没能达到。当时明朝的年收入方才两百五十万两白银。连零头都达不到。

即便是过了几十年以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朝的岁收翻了一番,也不过四百万两白银。

那么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后推移一点,在清朝的顺治七年,国家岁收好不容易才到了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两白银,在经过两百年的发展,与1850年前后,也就是咸丰年间,达到了三千万两。这时候,才超过了南宋的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并且此时的人口重量已经达到了三亿人,是南宋时期的十倍。

对于南宋这个大财主,其他的朝代真的只能算是一众农民。

我们再来回看一下这场北伐战争。一场战事算下来,最多就是花费两千万两白银,相比于总收入来说,前面这么多年的底子,也不至于掏空国库,为什么就不够花了呢?

实际上是真不够,并且真实的花销用的更多。

老生常谈的冗官冗财问题

大家都知道南北宋两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赤字,虽然宋朝的年收入很高,但是永远都不够用,最讽刺的就是当年宋神宗时期,英宗死后,连给他办一场体面的丧礼的钱都没有。

而这一问题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居江南一隅后,更为的严重。因为南宋无论是在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总数上,都远远不足北宋,因此皇室的日子过得也是越发的艰苦。

不得不说,赵家的生活,没准还比不上底层的小市民过的舒服,那么这种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冗官冗兵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唐朝设置各大藩镇,导致中后期国库几乎都被养兵掏空了。而在大宋王朝,这个现象就发挥到了极致。导致这样的结果还要归功于他们的老祖先赵匡胤,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深知自己是如何坐上今天的位置的,于是为了避免大宋江山被同样的方式易主,将兵权收回,并且吸取唐朝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的教训,将权力几分,谁也别想独揽大权。

这就导致了一个最为直接的问题——结构臃肿。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说明:天下各路都会有四个"监司",分别是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司,在这四司下还要划分四个职位出来,分别管理军事、财政、司法、水利农田 。这就把一个人能够做的事,分给五六个人来做。因此在真宗时期,冗官实在太严重了,不得不一次裁掉了十九万五千八百个冗官,北宋的总人口不过几千万,冗官就将近二十万,而且还有大量的在职官员。

到了南宋,人口更加的少,但是在官员结构方面,却是更加的臃肿了。

有人会问,南宋人口和国土都少了这么多,他们还怎么把官员数量增多了?

这就跟统治阶级的想法有关了,他们认为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分权不够明显,导致决策不够细致,才让北宋走向灭亡。

因此到了高宗时期,他那神奇的脑回路让人更是钦佩。为了拉拢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广泛招收官员,扩大自己的小弟规模。并且还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防止官员腐败。在北宋初期,朝廷在官员的俸禄上就要花费一百五十万缗每年,而在孝宗时期,全国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花去一百万缗,因此光是官员俸禄的支出,就花去了南宋一半的财政收入。

冗官问题真的严重,难道就没人管过吗?当然有人管,曾经王安石等人就此推行过新法,试图将宋朝从这泥潭中拉出来,而神宗,哲宗也为此做过努力,但是都不了了之。

这么看来,花费两千万两白银的北伐战争还真是让南宋承受不起,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千万两白银,就真的全都花在了战争上吗?宋孝宗刚登基的时候,全国制造兵器的工匠从几千人缩减到了八百多人,而在北伐战争中的水师,就只有几艘破船,那些账面上庞大的军费支出,早就被官员们一口一口的吃掉了。

杀鸡取卵般的税收

官员每年的俸禄支出加上庞大的军费(南宋的军队总人数高达数十万),南宋就已经年年赤字了,如果真的凭借着这些财政收入,恐怕大宋王朝就要成为第一个破产的王朝了。

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赵氏集团相处了一个法子:杀鸡取卵。

古代税收分为正税:夏秋税,就是丝绸棉米粮,还有月桩钱,就是军费,还有各种巧夺名目的费用,在此就不进行一一列举了,还有地方各级官员对百姓的敲诈勒索等。

交完这么多税以后,农民还剩下多少粮食呢?答案是只有一半,一年的辛勤劳作,有一半都收归国库,自己再交完地租等杂七杂八的费用,能省下一半归自己都谢天谢地了。

可以说,百姓的血汗骨肉,铸就了帝王家的金碧辉煌。

恶性循环

有天灾,自然就会有人祸,有人祸,必然就会发生起义。在宋高宗年间,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就有僧居正起义,童照起义,陈新起义等,并且还有灾民抢粮,佃农扛租等反抗行为的发生。

有祸乱,自然就要平定,那么这些平定所要花费的钱从哪里来呢?自然又要平摊到百姓的头上,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结语:

想到年坐拥万里河山,现如今偏居一隅,南宋王朝的破财,百姓的流离失所,中原故土的山河丢失,都是宋朝自己一手造成的。即便在南宋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都高喊着复我山河的口号,但终究是以失败收场。

究其原因,都是宋朝未能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总把失败归咎于外在原因。基于这一事实,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南宋的百姓不想在受这种连年战争的苦,只想在江南水乡过上颐养天年的生活。不过按照这么说,就把宋朝失败的原因都归咎到了百姓的头上,而不是高层的不力。

就编者看来,不是南宋的百姓不愿意收复河山,而是在和平时期就已经被各种名目的赋税榨取的体无完肤,若是再开战,百姓们不仅要将家人送去打一场生死未知的杖,还要用自己的血肉来驱使战争这部机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