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赵构厌倦了朝政,把皇位交给了养子赵眘,自己则安享晚年。事实上,赵构也不得不退位,他的懦弱所为几乎要激起众怒,于是他把烂摊子交给了赵眘。赵眘不同于他的老爹,他励志要恢复旧土、颠覆乾坤、攻灭金国、复兴大宋,赵眘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金国方面,完颜亮南侵失败,完颜雍篡位成功,此时的金国政局混乱不堪,完颜雍需要时间稳定局势。为此,完颜雍并不想继续战争,而想以军事威压胁迫南宋议和。当然,理性的完颜雍得知江淮宋军集结人马,随即也做好了应对准备。

首先,宋孝宗赵眘调张浚入朝觐见,并对张浚道:“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唯公。”,任命张浚为江淮宣府使,封为魏国公。隆庆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赵眘一心收复故土,但朝廷中反对声音不断,最终赵眘没有经过三省、枢密院商议,直接向张浚下达出兵命令。

赵构在位时期大多被迫迎战,虽然宋军兵强马壮、勇猛无畏,但在赵构的妥协政策下畏首畏尾、无疾而终。此次隆兴北伐,则是由孝宗皇帝主导,并全力支持的一场对金战争,老将张浚作为总指挥,李显忠、邵宏渊两路共八万精兵,然而结果仍以失败告终,那么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

吴玠去世后,弟弟吴璘负责川陕的防务。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分四路大军攻宋,西路军进攻川陕,吴璘被任命为陕西、河东招讨使。金军在川陕遭遇重创,随后宋军趁胜追击,收复陇州、秦州、洮州等地。

完颜亮南侵虽然失败,但陕西的宋军并未停止进攻,所以陕西战事一直在进行,在宋军收复失地的同时,也和金军展开了大规模拉锯战。并且当时吴璘是带病上战场,实乃不易。

史料记载“璘筑堡东山以守,敌极力争之,杀伤太半,终不能克。”川陕的战役相当艰苦,宋金两方都伤亡颇大,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已经收复,但在金军顽强进攻下也岌岌可危。

宋孝宗继位后,锐意北伐,不过朝廷求和派依旧强大,首相史浩就是求和派重要代表,多次劝说赵眘议和,并要求放弃陕西重镇德顺军。史浩草拟诏书,命吴璘撤军,吴璘不敢不从,仓促撤军,金军尾随追击,宋军大败,伤亡惨重。

史料记载:“遂诏璘退师。敌乘其后,璘将士死亡者甚众,三路复为敌有。”

在一拉一扯间,川陕宋军实力大损,之后赵眘后悔不已,只是为时已晚。就算没有朝廷诏书,吴璘也可能失败,但朝廷的诏书来的实在不是时候,吴璘也不敢违背皇命,伤亡极大。作为进攻方的川陕宋军如能站稳脚跟,那将是隆兴北伐一大助力,哪怕无法取胜,如能保存实力,作为北伐奇兵,那隆兴北伐胜率将大大增加。而此时的川陕宋军损失惨重,根本无力出兵。

大规模军团作战之所以要分兵,那是由于需要各部默契配合,加之地域广阔孤军无法深入,多路出兵就显得尤为重要。吴璘无奈,赵眘也是无奈,北伐箭在弦上,怎能不发。

张浚用人失误

南宋自建炎南渡以来战事频繁,军队疲惫不堪,朝廷一味妥协,将士寒心不已,加上为了中央集权,各大军区频繁换将,颓势早已显露无疑。完颜亮南侵可以看出,这一仗南宋要兵无兵,要将无将,如果没有虞允文在采石矶振臂一呼,赵构也就成了亡国之君。

刚刚经历大战,军力损耗严重,于是乎张浚能调动的部队也就只有八万,分兵两路,李显忠从濠州出发,进兵灵璧,邵宏渊从泗州出发,进攻虹县。兵力问题是硬伤,这无法解决,想要解决只能拖延北伐时间,那样局势或许会更加不利。

李显忠是南宋名将,和金国有家仇国很,勇冠三军有勇有谋,这当然是北伐的不二人选。张浚推荐的另一位将领就很有问题,邵宏渊,为人狭隘,嫉妒心极强,军功、能力和李显忠天差地别,命他为一路主帅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关系。

很有可能邵宏渊是张浚的老部下或者嫡系,关系户也没有问题,只是这个关系户的水平差太多。寸功未立,寸草未得,邵宏渊上来就要指挥权,他不服李显忠的主将地位,也就是说他不想受制于人,想和李显忠平起平坐,对此无理要求,张浚竟然答应了。

作为副手,邵宏渊多次和李显忠“分庭抗礼”,作为领导张浚不管不问,任由局势向着坏处发展,对此张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将校不和,铸成大错

首战李显忠击败金右翼都统萧琦,攻占灵璧,首战必胜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而邵宏渊首战就遇到了麻烦,宋军进攻虹县久久不能攻克。李显忠并没有见死不救,他派出部分降将前去救援,很快虹县守将投降,虹县被宋军攻占。

北伐的目的是收复故土,本来两位将领同心协力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哪怕无法取胜,也不会败得如此狼狈。虹县被攻克,李显忠功劳最大,邵宏渊却对此耿耿于怀,只是因为他技不如人,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他人比他高,邵宏渊就是那个喜欢斤斤计较的人。

邵宏渊有一部下,夺了降将佩刀,李显忠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掉了邵宏渊部下。李显忠作为主帅,这么做是为了震慑军卒,也是给邵宏渊一个警告,结果则是两将的关系彻底破裂。

李显忠命邵宏渊一同进攻宿州,邵宏渊赌气按兵不动,无奈的李显忠只能孤军攻城,宋军勇武攻克宿州,“斩其左翼都统及首虏数千人,追奔二十余里”。等城破之际,邵宏渊派兵赶到,来了句“招抚真关西将军也。”

捷报传回京城,孝宗大悦:“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宿州是金国重镇,粮草财物堆积如山,李显忠命令士兵不可随意夺取财物,邵宏渊跳了出来,挑拨军兵情绪,说他李显忠一毛不拔。

军事行动结束之前,滥发奖赏则会动摇军心,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就是个例子,等军兵抢个沟满壕平,士气必定大损。其实李显忠可以直接杀掉邵宏渊,他也的确想这么干,但思虑再三后李显忠没有动手,这也许就是邵宏渊得以嚣张的资本。

朝廷下诏封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还是副职,对此邵宏渊依旧不服不忿。宿州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入金廷,金军集结十万之众,势必要夺回宿州。面对如此数量的金军,李显忠所部实力太小,必须和邵宏渊联手才有胜算,邵宏渊再次不听军令,按兵不动。

等到李显忠在城外杀得昏天黑地之后,金军稍微退却,邵宏渊骑马过来转悠:“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之下,且犹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这么热天,扇扇子还嫌热,怎么还有人披着甲胄在外打仗?

李显忠和金军激战多时,已经疲劳至极,虽还未败,也快支撑不住了,没有办法,李显忠再次去求邵宏渊出兵:“你我两军如果成掎角之势,一同攻击,那么可以活捉敌帅!”

邵宏渊回答:“听说金军有二十万之众,如果不走,可能就走不了了。”到了晚上,邵宏渊军中有变,有人高呼金军来了,于是宋军集团逃跑,李显忠无法阻拦。金军见宋营混乱,趁机掩杀过来,斩杀四千宋军,物资甲胄全部送给了金军,隆兴北伐就这么荒唐地结束了。

这次北伐和元嘉北伐很相似,同样仓促开始,同样草草结束。按照国力宋军不可能取胜,但如果指挥得当,还是有机会收复部分领土,奈何一招棋走错,满盘皆是空。

实力不济的南宋也只能再次和金国议和,金世宗完颜雍降低了标准,双方从君臣改成了叔侄相称,隆兴议和达成,宋金战争从此告一段落,四十年间再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