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孙武孙长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号“兵圣”。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至今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

青少年时期《史记》记载他生在齐国,因其祖父和父亲都是齐国将领,所以青少年时接受了大量的军事熏陶,阅读了大量的兵书。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孙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于是,当祖父和父亲不在家时,孙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成年后对军队作战有很深的造诣,

在齐国时期,如果不是齐国发生内乱的话,孙武也是很乐意留在齐国的。因为当时的齐国是天下四大强国之一,孙武又对于兵法十分精通、善于谋略,所以齐国应当是很适合孙武发展的,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虽然齐国人才很多,但是内部的声音并不一致,他们分成了众多势力,暗自争斗,这显然是孙武不愿意看到的。

不仅如此,之后掌握齐国军政大权的四大家族正式开启了战争,为了权利和野心,他们不择手段,战乱就这么在齐国蔓延开来了,这显然是齐国百姓不愿意看到的,战乱就意味着死人,意味着百姓遭殃,当然这也是孙武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又不想在这纷乱的齐国待着,于是,他决定去到吴国。

在吴国时期孙子生活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公元前532年,齐国的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争权夺利,发生内乱。作为田氏宗族支脉的孙氏,担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势,会殃及自己,于是便弃家奔吴。孙武就这样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不远的边邑定居了下来。

孙武奔吴前后,楚国的伍子胥也因先父祖被楚王无辜杀害,逃到了吴国,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替父祖报仇。这时候,孙武正在边邑过着种田与研究兵法的隐居生活,伍子胥恰好是他的近邻。孙武身处战争频繁、诸侯间兼并异常激烈的年代,加之他的父祖都是有名的将领,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身世,都为他写作兵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伍子胥很器重孙武,对他的军事才能和造诣非常钦佩。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吴国公子光与伍子胥密谋,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阖闾。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孙武。

孙武向吴王上兵书十三篇,吴王读后击节赞叹,决定任用孙武整治军队。从此,孙武与伍子胥一起,为吴国的争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506年,吴国举全国之兵伐楚,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军,千里迂回,深入楚境,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吴国发动的这次战争,从规模和实际效果来说,都是春秋时最大的,所以有的历史学家称此战是“东周第一大战”。

孙武献给吴王的十三篇兵书,就是后来的《孙子兵法》。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专敌分”(即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无比巨大的方法论意义,足以指导今人的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