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因朝代更迭、 抵御外侮、反抗暴政而爆发的战争数不胜 数。在这些战争当中,涌现出了不计其数 的优秀将领,以及众多影响深远的军事著 作。其中,"孙子兵法的战争艺术"无疑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这部著作是出自于何人所写的呢?历来人们对此都是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由春秋时期人物也即吴国的孙武所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由孙膑这个人整理而成,还有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隐士所编撰,甚至有的说是三国时代的曹操编写的。

直到公元1972年4月时,在山东临沂银面山发掘的两座古代墓穴之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如此,数百年的争论才到此休止,《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他是齐国人,同时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春秋至战国时期思想名家辈出,然而孙武却是这其中以强化军事力量为基准的兵家,孙武与孙膑皆被称为孙子,两人虽然都是孙家人,但孙武的年代较早,孙武在入吴之前所著的《孙子兵法》被称为兵法书史上的经典,它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古老体制,不再以精部队之勇战、力战为前提,而在于集团战及谋略说导。

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都曾立下过赫林战功,家风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寻找到战争的制胜之道,以实现将来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的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大动地的事业。

可惜当时齐国内乱,几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不断,孙武不愿卷入到这无谓的家族战争之中,便徙家到了南方的吴国,射耕隐居,潜心著作兵书,以侍机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当时吴王阖闾刚刚夺得王位,一心想扩大军备,成就霸业,急需统兵的帅才,孙武因好友(即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的推荐而入宫,并把自己写的兵法十三篇呈献给了吴王。

吴王将这十三篇兵法一一观看,有些怀疑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战之中,于是问他道:"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指挥队伍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可以用妇人来试吗?"孙式答:"可以。"

于是,吴王派出宫女共一百八十人,交由孙武操演。孙武把一百八十名宫女分成两队,以吴王宠爱的妃子两人担任两队队长。他命令所有人都要拿着戟,问她们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方吗?"宫女们回答道:"知道。"孙武又解释说:"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转朝背的方向。"宫女们皆回答"是。"孙武命人将执法用的斧钺竖立起来,反复重申军法,然后击鼓发令向左,然而宫女们听见鼓声,觉得好玩极了,一个个地捧腹大笑了起来。

孙武说:"这是由于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于是再度三令五申,击鼓发令,宫女们依旧大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将帅之错;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然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士官的错了。"

接着下令将两位队长拉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慌忙派人去传命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饭也吃不下去,请将军不要杀死她们。"孙武却断然回绝道:"臣既然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于是下令开刀问斩,接着任命两队排头的宫女为队长,重新击鼓发令,这下宫女们左右前后对齐,很符合规定和要求,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训练整齐,请吴王下来看看!这样的队伍,无论君王怎样使用它,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全然是可以的。"

吴王失去了爱妃心痛不已,不想下去看。孙武说:"看来吴王只是喜爱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正去运用它。"吴王虽然不高兴,但却因此了解到孙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最后封孙武为将军,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了,吴王拜孙武为主角,以三千五百名精锐士卒为先锋,迅速地通过了楚国北部,直入三关楚军上措手不及,在柏举(即今湖北麻城一带)慌忙应战,最终楚军大败,吴军则乘胜追击,采用了半渡而击等战法,十一天行军七百里地,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都,楚昭王也只得弃城而仓皇外逃。"柏举之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三万之众战胜二十万之众的出奇制胜的光辉先例,战国时期的著名的军事家尉缭曾经言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当者谁?曰武子也。"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现出了其杰出的军事天赋,佐助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战胜了齐国,从而使吴国国威大振,在两年之后的黄池会盟之中成功竞逐为霸主,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当中也曾指出:"(吴国)西强楚人;北威齐,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孙武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完全与其韬光养晦与蓄势而发有着莫大的关系。

孙武助吴称霸的梦想虽然破灭了,但所著《孙子兵法》却在后世受到极高关注,影响力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