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性内忌、寡少恩的少年刘启

如果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性格禀赋是后天不断的研习过程中所塑造的,那么对于汉景帝刘启来说,其人的性格禀赋则是从少年时期便已定型,后期表现出的柔仁,不过是在借鉴自己的父亲汉文帝刘桓对待臣下所展现出的面目罢了,其目的便是为了收拢臣下之忠心。

那么汉景帝刘启的本质性格是一种怎样的类型呢?是一种远远迥异于父亲汉文帝刘桓柔仁的性格,反而与汉武帝刘彻一模一样——内多欲而酷烈,性善变而决绝。所谓继承延续“文景之治”的风范,不过是王朝政策的延续,并非汉景帝刘启真正的性格特点。

举一事迹便足以说明,汉景帝刘启年少时期与吴王太子下棋博弈,也不知是否酒后失去理智,还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只因双方棋路不对付,少年景帝一手横抄棋盘,便向吴王太子头顶砸去。这一砸,好不好直接要了吴太子的小命。

虽说棋盘砸死人也算是骇人听闻,但从此一事迹也不难看出,这个棋盘的坚硬程度以及汉景帝刘启的力气有多大,竟能致使吴太子毙命,汉景帝刘启之酷烈性格可见一斑。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年少的性格遭遇一直会延续到毕生的每一个生命阶段。而汉景帝刘启出手夺取吴王太子性命这件事对于当时的其人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毕竟作为大汉朝太子的他,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情理上都占据有制高点。更何况其人背后的最大的倚仗乃是大汉天子文皇帝,谁又敢真正的惩戒其人?

所以在汉景帝刘启登基之后,这种性格特点不仅未被消磨、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操持帝国绝对权柄的汉景帝刘启失去了所有的束缚与枷锁(汉文帝可限制其人),更何况他还是一位从父亲汉文帝那里学来如何包装自己帝王权欲的聪明人,使得自己所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决策手段,都变得正当起来。

弃车保帅、毫无负担

而诛杀晁错,便是汉景帝刘启暴露自己帝王性忌的时机。

晁错是否咎由自取先暂且不表,其人毕生都在力主削藩背后的真正目的难道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吗?答案是否定的!

晁错作为汉景帝刘启任太子时期的首席智囊,可以说是汉景帝最为信重点臣子,而晁错也是确有其才具能力。所以在汉景帝刘启继位之后,晁错便接过来削藩的大刀,向着刘氏诸侯王磨刀霍霍。

尽管其父不远千里的来到京都长安,找到晁错向其人质问道:天下刘氏本是一家,你晁错才是刘氏之间的外人,你何必去离间疏散人家的骨肉血脉之亲呢?

这一点即便是七旬老夫也懂得的道理作为帝国最高层的晁错就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吗?非也!他只是将江山社稷之重任看到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罢了。

这一点晁错在回答其父的言论中便点明了: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可对于汉景帝刘启而言,晁错是个忠臣、能臣,却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信臣。所以在甫一发现晁错竟有异心时(晁错要求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都),便同意了臣下要求将晁错处死的请求。

只不过借的是诸侯王清君侧的名义,所托的是袁盎、窦婴二人之手,便将这个曾经无比信重的大臣置于死地。

如果汉景帝刘启真的有心保晁错一命,有无数种办法可以实施,为何却要表现的一时不察,听信袁盎之请而诛杀晁错呢?无非是发觉了这个曾经无比信任的人居然不为自己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过往无比的信任在此一刻通通转化成了暴虐与愤恨,将无知的晁错燃烧殆尽。可怜晁错临死之前还身穿朝服(上朝专用的官服),被腰斩(古代惨烈的一种刑法)于长安东市。

或许是愧见晁错,但内心的愤恨却将其人的理智湮没,不顾一切的将曾经的恩师、挚友、信臣置之于死地,而不给晁错任何在其面前辩解的机会。

妻子亦或者为弃子?

没有了晁错,在汉景帝刘启统治下的大汉王朝依旧四平八稳。而在以完美的名义处理掉这个不忠之臣之后,汉景帝刘启的帝王之欲便再也无法遏止,就连最为信任的人都可以弃之如敝屣,还有什么是其人真正在乎的呢?

如果有,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心理罢了。就连废立国家储君这样的事情上,汉景帝刘启也一贯按照自己的喜好取向去评断,对待自己的太子刘荣便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典型。

在汉景帝刘启一朝围绕太子之位的角逐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皇太子刘荣之母栗姬与汉武帝之母王娡之间的争斗。但你仔细阅读这段史实,不难发现皇太子刘荣在这段过程中被废黜的很冤枉。

自始至终,皇太子刘荣都没有任何的举动,反而导致其人失势大主要原因是父母之间的争执。母亲栗姬不知好歹的树立众多的政治敌手,父亲汉景帝刘启更是因为母亲之过错迁怒自己,导致皇太子刘荣被废黜。虽说这其中有母凭子贵、子以母荣的因素在内,但汉景帝刘启不爽太子刘荣已经很久了,此次废立也不过是借托名义而已。

君王不喜太子也算是常见事情,但像是汉景帝刘启这样轻率废储也是头一遭,竟是全凭个人喜好专断而连个皇太子犯错实打实的罪名也不强加,可见其人内多欲、好专断的性情是一直没有改变,对待亲子亦是如此。最后太子刘荣竟然死于汉景帝刘启委派的酷吏郅都之手,有此凄惨结局,可见汉景帝刘启对待弃子所秉持的一贯冷血之风。

汉景帝是个好皇帝吗?

汉景帝刘启或许是一个好皇帝,在位期间秉承了前代遗风,奠定了后世之奋烈。可帝王的冷酷无情的一面在其人身上展现的可谓淋漓尽致,以利益衡量身边的每一个人,实则与汉武帝性情相近,与汉文帝相差殊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