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这是现在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

他除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好像也没什么了?

汉景帝是个好皇帝吗?那古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他:“ 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只是平实地叙述了一下他承前启后的作用。

《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这里司马迁着重指出了一下平定七国叛乱之后,社会恢复稳定,百姓逐渐都富起来了。

而北宋时,大文豪苏轼的弟弟苏辙很看不上他,对他的评价是:“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翻译一下就是,汉景帝刻薄寡恩,没有当君主的气量,和他的父亲汉文帝根本不能比!

汉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又是怎么样的?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

听听,在文帝手里,天下归心!广恩博施,厥称太宗,汉文帝广施恩惠,所以死后被上庙号太宗!

反观汉景帝,只有谥号孝景皇帝,并没有庙号。

我们来列数一下他的几宗罪,看看大家对他的诟病是不是对的。

1、玩游戏而杀兄弟

当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有一次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进京都,他们一起下棋,两个人下着下着,就吵起来了,结果刘启直接拿着棋盘把刘贤打死了!

而汉文帝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这要换了以后的朝代,妥妥地太子没得当了,被贬为庶人还是轻的!

因为下棋吵架就能把藩王的继承人给杀了,可见当时刘启是如何的随心所欲!

吴王太子之死,为后来七国之乱埋下了种子。

所以刘启一登基,吴王刘濞立刻着手于叛乱,除了本身就不服汉文帝、汉景帝之外,自己最钟爱的继承人之死,也是一大因素。

这件事是刘启做得不对。

2、诱杀恩师

七国之乱时,众诸侯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明眼人一看就是个借口,那为什么汉景帝还要派人诱杀晁错,还把他的全族全杀了?

这件事汉景帝刘启做错了?不!

晁错,是汉文帝留给汉景帝的智囊,在汉文帝时他就得到了重用,而到了汉景帝时期,他更为位高权重,成为御史大夫,他却不会做人,犯了很多人的忌讳。

比如他为了自己行走方便,在太上皇庙的外墙上挖了一个洞,当时的丞相申屠嘉就参了他一本,结果汉景帝维护了晁错,说这件事是朕让他做的。

皇帝都发话了,申屠嘉自然不能追着不放,但是内心非常气愤,回到家里就吐血身亡了。

好家伙,晁错一上台,就气死了一个丞相,那我们不就危险了?皇帝明摆着是袒护晁错,不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晁错就是在别人的放大镜下生活。

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什么察觉,反而更为跋扈。

欲将人灭亡,必先让人疯狂。

晁错提的国策越来越激进,当时并不具备削藩条件,但是晁错还是上表汉景帝要求削藩,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

而“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则是晁错的催命符。

更糟糕的是,晁错竟然提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而他自己在后方守护。这把汉景帝也推向了他的对立面。

虽然这是仿效萧何前辈,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他不是萧何,汉景帝也没有刘邦的军事才能。

于是,他的死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他死了,反而给汉景帝和朝廷更多的好处,一则把诸侯的造反理由给消灭了,诸侯如果不停止,就是叛乱,直接可以镇压,二则团结了朝中大臣,以前晃错在,大臣们都心生二意,谁也不想当申屠嘉第二。现在晁错死了,大家终于可以意见一致,共同反击七国。

所以,晁错的死,不冤!

3、无故杀大汉军神周亚夫

周亚夫是大汉军神,韩信之后就是他了。

而他还参与平定了吕后族人的叛乱,在汉景帝时,他又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汉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做为二朝重臣,汉景帝一开始还是对他委以重任,平定七国之乱后,周亚夫被封为丞相,可谓位高权重。

但是,功高盖主,当一个人封无可封之时,要么自己机灵点,御甲归田,要不就称病不上朝,淡出朝廷。可是朱亚夫不这么干!

他反而参与到了后宫皇太后的家事和立储之事,这两件事均是大忌讳,说的白一点,是皇帝的家事。

第一件事就是汉景帝当时把太子刘荣给废了,立了刘彻为太子,周亚夫就冒冒然跳出来说“太子没有过错啊,怎么能废了呢?”

皇帝要谁当太子本来就是一件很敏感的事,你一个武将,跳出来支持原来的太子,这性质可就严重了。

这也是汉景帝和周亚夫渐行渐远的开端。

不久以后,皇太后想让汉景帝把自己去世的哥哥封侯,虽然侄子已经封了侯,但是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现在追封一下,也算了了心愿,可汉景帝不愿意,推说父皇时就没有封,现在也不能封。

皇太后对汉景帝软硬兼施,汉景帝只能说和大臣们商量一下。

结果,周亚夫说祖制是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

这下汉景帝有了依仗,回绝了皇太后,皇太后自然把周亚夫视为眼中钉。皇太后本来已经对周亚夫已经有意见了,在七国之乱时他故意让皇太后的小儿子梁王去挡枪,这事她还没找周亚夫算帐,现在他又来干涉自己哥哥封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本来就是一桩家事,皇太后的侄子不姓刘的也封了侯,为什么不追封一下哥哥呢?封一个也是封,封二个也是封。

从这件事看出周亚夫实在太不识实务了。

他把皇帝和皇太后都得罪了,自然下场也不会好。

最后周亚夫因自己儿子买了五百副下葬用的甲盾,而被诬告为谋反,最终在狱中绝食而死。

周亚夫死得冤吗?冤!

所以说汉景帝刻薄寡恩,没说错。

后世的皇帝没人敢这么干!所以大宋用了一招杯酒释兵权,来让那些位高权重的将军们交出兵权,做个快乐的田家翁!

4、用酷吏杀儿子

汉景帝原来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后来因为栗姬对他的其他儿子不感冒,而改立刘彻为太子。

你对孩子的母亲有意见,对孩子就要当成杀父仇人一般了?

彼时前太子刘荣已改立为临江王,后来因为犯罪被抓了,我就觉得奇怪了,战国时就刑不上大夫了,到了汉景帝,自己儿子犯罪还会被抓到狱中去,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为阴谋。

而汉景帝派了大名鼎鼎的酷吏郅都去审理这个案子,郅都对他审问非常严格,刘荣不能和父皇联系,于是只能害怕得自杀了。

这明明白白是一场阳谋,汉景帝派了酷吏去,明摆着就不让刘荣好过,他的自杀想必也在汉景帝意料之中。

虽然这是为太子刘彻即位铺路,但是手法太过残忍。所以后世的皇帝都没这么干。

都是自己的儿子,可以争,但是不能让儿子死,于是后世的皇帝都是把战败的儿子贬为庶人,圈禁在府中。

那汉景帝是不是一个好皇帝?是!

好皇帝的标准很简单,他当政时,他的子民是不是吃得饭,穿得暖 ,比上一个皇帝时要生活得好?他是不是使国土完整,没有分裂,如果能多一些国土更好。还有对于皇帝最重要的一点,他是不是保证了自己的继承人继续让子民更好的生活下去。

而在汉景帝时期,他大力减轻了赋税,将田税从十五税一降至三十税一。

在降田税之后,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服徭役的年龄,缩短服役的时间。

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使汉朝渐渐富裕起来,给他的继任人刘彻攻打匈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在位期间,平定了七国之乱,也使各诸侯国实力大减,大利刘彻以后的推恩令的顺利推行。

而他把废太子刘荣逼得自杀了,消灭了刘彻即位的隐忧。

如果刘荣还在,等他大行之后,很多人可能会借着刘荣前太子的名头,向刘彻发难,而现在刘荣死了,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而他的继任者汉武帝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三打匈奴,匈奴打得无还手之力,给了汉朝一个安定的环境,发展国力。

所以,汉景帝可能不是一个好人,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