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的一个古老的灌溉系统。它最初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作为灌溉和防洪工程,至今仍在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开发在岷江,扬子江最长的支流。该地区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在四川盆地和西藏高原之间。起初,岷江会从岷山冲下来,到达成都平原后会突然减速,给河道注入淤泥,从而使附近地区极易发生洪水。

当时的秦蜀总督李冰和他的儿子领导了都江堰的建设,都江堰利用新的渠道和分水方法治理了这条河,而不是简单地筑坝。目前,该地区仍采用水管理方案灌溉面积超过5300平方公里(2000平方英里)的土地。都江堰、陕西郑国运河和广西灵渠被统称为“秦三大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生活在岷江沿岸的人们饱受一年一度的洪灾困扰。秦国总督、灌溉工程师和水文学家李冰调查了这一问题,并发现河水被当地山区一直在流的河水冲胀,当河水到达下游缓慢移动和淤积严重的河段时,河岸决裂。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建一座水坝,但是李冰还被指控为军舰在边境补给部队开辟水路,因此他建议建造一条人工堤坝,以改变部分河流流向,然后切断一条通道。玉里山将多余的水排放到干燥的成都平原以外。

李冰从秦朝昭王那里得到了10万枚银币,并开始与一支据说有数万人的团队合作。大堤是用长长的香肠状的竹子编织成的篮子建成的,篮子里装满了石头,叫做竹龙,用木制三脚架固定在原处,木制三脚架叫做马哈。切割通道被证明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在火药被发明之前,李冰可用的工具无法穿透山的坚硬岩石,所以他使用火和水的组合来加热和冷却岩石,直到它们破裂并被移除。经过八年的努力,一条20米宽(66英尺)的水道被凿过了山。

都江堰系统建成后,不再发生洪水。灌溉使四川成为中国最高产的农业区。在都江堰东边,人们为纪念李冰而建了一座神龛。李冰的建筑也使当地人民对生活有一种悠闲的态度;通过消除灾难并确保定期和丰收,这给他们留下了充足的空闲时间。 2000年,都江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如今,它已成为四川的主要旅游景点。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方,包括都江堰等地。初步报告表明,豫嘴堤坝发生了裂缝,但未受到严重破坏。

飞沙岩或飞沙堰有200 m宽的开口,连接内流和外流。通过允许水的自然漩涡流从内流到外流排出多余的水,从而确保了防淹。漩涡还排出了泥沙和泥沙,这些泥沙并没有进入外流。一个现代钢筋混凝土堰取代了李冰原有的竹篮。

李冰翻山越岭的宝平口或瓶颈通道是该系统的最后一部分,河道将水分配到成都平原的农田,而狭窄的入口,以它的名字命名,起止回闸的作用,形成漩涡流,带走飞沙栅栏上多余的水,以确保防洪。 安澜悬索桥,安兰大桥跨越了连接人工岛和两岸的河流全宽,被称为中国五大古桥之一。李冰原有的朱浦大桥仅跨越连接大堤至玉里山脚的内河。宋代的平石桥在明朝末年的战争中被烧毁。1803,清代一位当地人何贤德和他的妻子提议建造一个由木板和竹扶手组成的替换物,以横跨两条小溪,这是绰号为夫妇的桥梁。这在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被一座现代化的桥梁所取代。

都江堰二王庙在玉里山的河岸上,为纪念一位古蜀王而建的原始王帝庙被感动了,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庙宇改名为李冰和他传说中的儿子,他们死后被提升为国王。10072平方米的清木质建筑符合传统的寺庙设计标准,但不遵循南北轴线。主厅中,其中包含李冰的现代雕像,打开到一个面对歌剧舞剧的庭院。在李冰的传统生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二十几]地方剧为市民表现,[二十六]在清明节举行泼水节。后厅有一尊现代的神像二郎神,据说是李冰的儿子,但历史记录未能证实这一点,有可能是当地人发明的,是为了给主人公一个后裔,以维护他的家族遗产。复杂而又刻有李炳的名言,如:河水曲折流过,切直河道;河床宽浅,挖得更深。

龙驯寺,三世纪,成都市立都公园龙潭寺成立,以纪念范昌生。李冰死后,为了纪念他,这里建立了一个大厅,庙宇被改名为纪念他周围的龙斗传说。据说,李冰的传奇儿子二郎神就是在这里用铁链锁住那条龙的。他和他的7个朋友在河神庙的伏击中捕获了这条龙,当时它正在收集人祭。据说这一行动自那时起就保护了该地区免遭洪水袭击。东汉时期,人们在河里放了一尊李冰雕像,它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人类石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