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古人一生很在意两类人:一类是自己的祖先,一类是自己的后代。
之所以很在意祖先,是因为中国是“祖先崇拜”国度。也就是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是祖先积累下的“阴德”带来的。没有祖先积累阴德,就没有自己现世的一切。因此,每一个中国古人只要成功了,第一件事就是回去修祖坟,或者对祖先进行大肆封赏。
之所以很在意后代,是因为自己所创造的基业,是需要后代传下去的。而且,每个人的基业,也只有交到儿子们的手里,才会传得久远。同时,才会对自己有好处。因为只有儿子们,才会把自己放在庙堂之上给予祭祀。而这些祭祀品,才是自己百年后在阴间的“庙食”。没有这个“庙食”,自己是无法在阴间“生存”下去的。
而且对于这两方面“在意”,中国古人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他们都更重视子孙后代把基业传下去。因为虽然祖先很重要,但是给不给祖先“封赏”,实际上已经“命中注定”了。而让子孙后代把基业传下去,则直接关系到自己百年后“庙食”的问题。
当年武则天在选择究竟传位给侄儿还是儿子的时候,狄仁杰就提醒她,传给儿子,百年后可以获得“庙食”,可是传给侄儿,谁给你“庙食”呢?不是说武承嗣、武三思这些人不给,而是在“阴间”,没有侄儿给姑妈“庙食”这样的规矩啊。
咱们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一个人创立基业以后,对自己的儿孙们进行封赏,有多么重要。我们看秦始皇后世的那些皇帝,从刘邦开始,害怕江山被夺,皇位不稳,都在拼命地打击开国功臣,坚决不给他们封王。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都在拼命地封王。
虽然这些皇帝也知道,如果给自己儿子们封王,儿子们将来可能打架,因此,总会对藩王进行抑制。但是封王这个行动,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一些皇帝,甚至忍不住就想给藩王们更多的权力。比如司马炎,比如朱元璋。而他们给藩王们更多的权力,也造成了后世“八王之乱”“靖难之役”这样的悲剧。
为什么皇帝都想给所有的孩子权力呢?毕竟孩子都是自己身上的血脉,自然都心疼他们。从“自私”一点的角度来看,只有给予更多的孩子照顾,才会获得更多的“庙食”。
但是,秦始皇却非常奇怪。他在当了皇帝以后,对自己的儿子们一个都不封。不但不封赏他的儿子们,对他们也不进行培养教育。唯一对其中有个儿子进行了教育的,也就是扶苏。但是,准确地说,秦始皇对扶苏不是教育,而是惩罚。秦始皇其他的儿子们,究竟干过什么,有什么能力,我们一概不知。现在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除了扶苏以外,其余的几个人,都是胡亥在杀他的兄弟们的时候,留在这场惨烈屠杀中的名字。
秦始皇不对他的儿子们进行分封,造成的结果也是严重的。一是这些儿子们很容易就成为胡亥的刀下鬼。在面对胡亥的残杀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一点反抗余地。二是后来整个大秦帝国被风起云涌的起义军攻打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个宗室成员可以站出来,带领大军与起义军们作战,保卫他们的大秦江山。
那么,秦始皇难道就没有想过这样严重的后果吗?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秦始皇觉得,他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说他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呢?
秦始皇统一了江山以后,可以称得上是自信心爆棚,他认为他的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在各方面都努力标榜自己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点。比如,他要修建一座“三百里”的阿房宫,作为自己的宫殿。比如,他要拥有数量可怕的成千上万的妻妾。比如,他要修一座巨大的围墙,把自己的国家围起来。比如,他要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作为自己君王的名号,表明自己比“三皇五帝”都厉害得多。
由于秦始皇对自己的功绩这么自信,因此,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自信。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活非常漫长的时间,完全可以长生不老。就算身体衰朽了,他也要通过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来让自己一直往下活。而且他对这个也非常有信心。
既然秦始皇认为,自己能够活很久,能够长生不老。那么,他肯定就能够一直庇护着儿子们,不用封王了。
否则,我们就没办法理解,如果说秦始皇是为了避免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才不分封的话。为什么他也不立接班人呢?就算是临死的那一刻,他也只是说让扶苏回来办理后世,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要立扶苏为太子。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