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楚汉争霸前期,鸿门宴的故事,中国人基本都知道。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鸿门宴外,没有哪一顿饭能吃得如此惊心动魄!不知当年项羽是用什么美味佳肴来款待刘邦的,最终,却是酒无好酒,饭无好饭。因此,后人经常用“赴一场鸿门宴”来比喻身陷某种圈套或是深入虎穴的危险。

话说,当年“项庄舞剑”,按照计划,是要除去刘邦的,那么,为何后来却没有了下文了?有人看到这,甚为可惜,若是项羽当时果断点,这个天下不就是他的了吗?不过,再看他进咸阳后的表现,若是他真当了这皇帝,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么?

《史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项羽为人僄悍猾贼,诸所过无不残灭。”这是楚怀王和下属们开会时,得出的一个结论,当时楚怀王是名义上的“总指挥”,仗都打的差不多,这个天下归属问题,就提上了日程,论兵力,刘邦绝对比不过项羽,应连他的50%都没有,但若论“仁义”,刘邦要甩出项羽好几条街。

后来,楚怀王就定下了一个约定:“谁先入咸阳,谁就是王。”结果,刘邦领先项羽一步。是刘邦运气好么?是项羽被秦兵的主力拖住了,这样才让刘邦轻松获胜。但是,刘邦心里有数,这件事项羽不会放过他,于是,就想看看项羽对那个约定的反应。

项羽果然没有让刘邦失望,带着兵也想进入咸阳,结果,被关门外了,所以,项羽的心中很是恼火。鸿门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场了。这时,双方都得到了对方的内部消息,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而项羽获悉刘邦要称王。当时,刘邦又不想和项羽死磕,于是,就放低身段,跑项羽那喝酒去了。

范增先是劝项羽不要操之过急,刘邦进了咸阳后,财色都不要,可见他的野心不在这。后来,刘邦来喝酒,这机会太好了,虽然,有个樊哙在一边,但耍点小计谋,一样可以痛快除去。可项羽和刘邦居然聊得很投机,愣是将这个机会给放走了,范增见此,也放弃了项羽,跑去刘邦那,后来,还做了不少事。

难道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聊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么?

后来,就有人分析,大家在谈论这件事时,往往忽略了一个人物,那就是楚怀王。当时,这位虽然是名义上的“领导”,但是,在项羽看来,他还不能越过楚怀王来做事。其实,从这一点来看,项羽骨子里还是遵循“君臣”那套规则的。他没杀刘邦,因为,他那时还没将刘邦看成是自己的“敌人”。

都说,项羽空有武力毫无智慧,如果真是这样,他又如何能撑到最后和刘邦对决呢?他只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也就是刚愎自用,没有多想几步。他当时只以为,自己比刘邦晚入咸阳,就是因为楚怀王战略上的指导不利于他,害得他晚了一个月。这时他还依旧高估自己的能力,觉得刘邦不是他的对手。

从兵力上看,的确如此。

他这时的心境有了变化,他叔叔项梁和他,一直拥立楚怀王,一路征战辛苦,但是,到头来,却是自己不能为王,他心里能不憋屈么?不过,他之前也同意了这个约定,如今要反悔,可不是君子该做的事。他索性要彻底毁约,于是,就杀了楚怀王。

这时的项羽,已经毫无顾忌了,他可以决定自己的任何行动。而那边的刘邦,其实,对他行为已经早有防范,于是,二者在喝了一顿酒后,就开始了正式厮杀。只是这时项羽的身边,已经没有什么谋士了,仗打到这个时候,不是硬拼就能获胜的,刘邦已经在人心所向上,就获得了赞成票。

其实,再看这段历史,项羽应算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刘邦先入了关,他不多想这件事的后果,而是怨恨楚怀王不该这么“约定”。若是换了其他的人,估计早就和刘邦隔空斗心机了,还会在一起喝酒么?估计派个刺客过来还差不多。

项羽当时不杀刘邦,应是有种“愿赌服输”的心态,他不怪刘邦,再说人家态度还那么好,还带着礼物来,什么白壁和玉斗。二人喝得高兴时,项羽居然将曹无伤给供了出来,还说都是曹无伤惹的事,让他想歪了。项羽若是有点心机,能将自己的“卧底”告诉别人吗?

项羽作为汉朝开创者刘邦的劲敌,曾与刘邦争夺天下,汉朝历代君主对项羽的态度多是贬大于褒。而司马迁却不同。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

项羽只是想明着做事,只是这天下的事,很多都是谋划着来。不然,当时楚怀王那么约定,他能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么?他为何听不见那些谋士的意见,也许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人做的事,不够坦荡,还不如战场上真枪真刀见高下。所以,当时他将楚怀王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于是,就放过了刘邦。

不过,刘邦想的却是项羽不除,他的位置可就做不安稳。所以说,一个是主动部署在前,一个是凭自己想法做事,胜败在刘邦入咸阳时,其实就已经有了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