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关于诸葛亮,人们时有贬词。人们贬诸葛亮,往往是根据两句话和一件事。这两句话,一句是陈寿的诸葛亮"用兵非其所长",另一句是鲁迅的"状其智往往似妖"。一件事是诸葛亮未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分析下来是不可行的。鲁迅的话是针对小说的写法而言的。不是评论诸葛亮。 在隆中对策,在此策中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及为刘备的划策,都是天才的英明的。

赤壁之战,诸葛亮身体力行,促成孙刘联合,大败曹操,是历史事实。这之后,诸葛亮一直坚持维护孙刘联合,从未动摇过。这是大智慧的表现。 占荆州,取西川,建蜀汉政权,是历史事实。这一切成就,都主要是诸葛亮领导策划取得的。这个成就,可以说,证明诸葛亮的才能超越了其他同时代的谋士,荆州失守,夷陵惨败,刘关张去世,蜀汉精锐尽失,后主刘禅平庸,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诸葛亮从容应对,一手抓政治,一手抓军事,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好了战败的创伤,使蜀汉恢复了元气,暗堵如山,这也是历史事实。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正是在这生死存亡之秋,在北伐之战诸葛亮以有限兵力,屡挫曹兵,收姜维,斩王双,杀张郃,逼司马懿。创造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演义小说是在历史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讲究的是一个卖点和看点。所以作者在人物描写方面也是尽可能的按照大众喜欢的口味来进行操作。诸葛亮是被官方推崇、民间封神的人物,在人们心中,诸葛亮就是当时的顶级流量,自然是需要大书特书、无限褒奖的。

真实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样的呢? 对诸葛亮的评价大多是褒义的,这是为什么?

演义小说主要以争雄、争霸为主,在军事方面着墨较多。其实军事方面还真不是诸葛亮的强项。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没参与军事方面的讨论,而是担任外交官和后期部长的职位,入川之战,诸葛亮领兵入川有功也有劳,但功劳也和赵云、张飞差不多。诸葛亮虽七连胜,但对手只是低智商的蛮族而已,北伐之战,面对曹真、郝昭、张颌、司马懿哪个不是劲敌,哪次诸葛亮讨着了好。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锋数次之后,也曾向曹睿指出诸葛亮军事水平的严重问题和缺陷。小编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千万不要以为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就差。注意:小编想表达的只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没我们想象中那么神而已,想要在军事领域胜过诸葛亮也非一二般人能做到。诸葛亮的真实能力在于政治方面。 看看刘备死后的蜀国是什么样的?曾经四方将军(关、张、马、黄)智谋之士(法正、马良、刘巴等全部亡故,一线青年将领悉数阵亡。

荆州军区全军覆没,能打仗的竟然损失殆尽,黄权带着江北军降了、孟达携东三军叛了,南中蛮族叛变、国内士族豪强起义。各政治派系间矛盾重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而,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诸葛亮硬是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能力,力挽狂澜。重新扶起了这即将坍塌的弱小国家,试问,几人能做到?诸葛亮对外与孙权重修盟好,加固汉中防线。对内迅速堪平内乱。

诸葛亮依法治国,抑制土地兼并之风。鼓励农耕,数年间,打造出了一个清廉没贪腐的国家。看看别国或其他朝代,国家虽富,富的却都是达官贵人、士族权贵,苦的穷的都是老百姓。而蜀国国家虽穷百姓却不苦,因为百姓与官僚却能得到一个公平待遇、人人平等。诸葛亮治下的蜀国走向了法治社会,是一种进步。最终的失败也是因为诸葛亮的这种进步违反了当时整体的趋势。诸葛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都堪称杰出的伟大的人物,他的成就地位并不是因为演义神化而来。在正史上诸葛亮就是一个神人。

在唐朝及宋朝诸葛亮都是武庙十哲之一,千百年来受人祭祀,到了明代,诸葛亮又被请进文庙西庑,为第四十五先儒。诸葛亮青少年时期居隆中,好为《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这份自信真不盖的。《三国志》记载“管,萧之亚匹”,有萧何的治理能力,也有管仲军事能力。诸葛亮有才不仅仅在于他可以治国治军,还在于他德才兼备,是中国古代极其少有的各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全才。诸葛亮确有不世之才,但并非无所不能,所以我们如果看《三国演义》就用看故事的眼光去看待诸葛亮,如果我们想了解历史,还原人物本身,就用看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诸葛亮的生平,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