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寇准(961-1023),字平仲,陕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文人。他敢于直言进谏,被誉为"当世魏征"。他的主要功绩是击退辽军的进犯,力主宋真宗亲征,促使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传世作品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诗集》。

一、少年成名:得太宗皇帝看重,出任国家要职

寇准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风很好。但寇准小时候调皮贪玩,荒废了学业。他的母亲怎么劝说也没用,生气之下便抓起手边之物,砸中了他的脚。在血的教训之下,寇准幡然领悟,开始用心读书。

寇准天赋极好,19岁就中了进士。自封建科举制度以来,很少有不满20岁能中进士的人,所以说,寇准被誉为"神童"也不为过。

当时高中进士的人,一般都是出任地方官。地方官主要有两大职责,一是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二是征收税赋。寇准上任以后,迅速处理了当地的大量积案,由于寇准的精明断案,百姓都称他为"青天"。他还治理了当地坑害民众的"三乱",就是乱收税,乱争议,乱摊牌。寇准上任以后,他将所有税赋明细都在衙前张榜公布,使那些不法之徒无计可乘,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

这位年轻的进士,在殿试之时,就给宋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他在地方官任上的出色表现,太宗皇帝发现他是一个王佐之才,就将他调回了京师。

当了京官之后的寇准,向宋太宗上表边境事宜,深得太宗皇帝看重。随即被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使直学士,也就是最高军事机关中的机要文书。于是,寇准成为了太宗皇帝的私人秘书。

寇准敢于向宋太宗直言进谏,但由于寇准言辞太过激烈,引起宋太宗的不满。宋太宗气的直接宣布退朝,谁知寇准一把拉住太宗的衣袖,继续陈述自己的意见。一般来说,这可是大不敬之罪。但宋太宗事后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是"宋朝的魏征"。

寇准的出色表现,得到宋太宗的进一步认可。于是,将寇准提拔到枢密副使,也就是军事二把手。从此,寇准进入到大宋王朝的领导核心。那年寇准30岁,他用了10年时间,从一县之长进身国之重臣。

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寇准,也招来了同行的嫉妒。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寇准被人诬陷,引起宋太宗不满,寇准被贬到青州。此时,距离寇准上任枢密副使,仅仅一年零三个月。

刚将寇准下放,宋太宗就后悔了。但是金口玉言,碍于面子,又不能将他召回来。后来宋太宗在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也就顾不得面子,将寇准召回朝,商议此事。寇准打了个马虎眼儿,对宋太宗说,"只要遵循您的心愿就可以了,不用听别人的说法"。宋太宗听后很满意,于是寇准又被晋升为副宰相。在太宗一朝,副宰相和宰相拥有相同等权利,由此可见太宗对他的信任。

结果不到两年,寇准又因为感情用事,和属下冯拯,因为座次排序问题发生争执。被冯拯弹劾"滥用职权",再次被贬为知州。

二、中年献计:劝说宋真宗亲政,促使"澶渊之盟"签订

宋太宗死后,宋真宗继位。由于寇准给宋太宗说的一番话,才让宋真宗顺利当上太子,所以寇准也算拥立有功。再加上当时的宰相吕端和寇准是挚友,在吕端的建议下,寇准被授予工部侍郎的职位。

但寇准说话直,容易得罪人,他的人缘也不好。他在地方官任上兜兜转转了几年,后来被调任开封府长官。接着掌管国家军事和经济事务,也就是三司使。三司使统领三大衙门,权威之重,与宰相无异,被称为"计相"。

由于吕端身体不好,第二年就辞去了宰相职务。真宗担心寇准过于刚直,不敢让他独自担任宰相重任。直到宋真宗选中毕士安为宰相之后,才将寇准转正,让他与毕士安同居相位。此时寇准43岁,他已身居副相职位,整整10年之久。

接着,寇准就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澶渊之盟。

北方辽国大举兴兵犯境,边关速度告急。宋真宗彷徨无措,朝臣们也惶惶不安,甚至有人给宋真宗建议去成都躲避。寇准极力反对,他向宋真宗阐明逃跑就要灭亡的道理,迫使宋真宗同意亲征。

宋真宗来到澶州北城,登上城楼,河北军民欢呼雀跃。辽军偷袭北城,宋真宗亲自督战,宋军将士奋勇上前,辽军死伤大半,狼狈退兵。

由于宋真宗的亲征,再加上寇准临危不惧的亲自指挥。宋军将士众志成城,辽军经过长久的进攻,也没能突破宋军防线。此时,辽军统帅,还被宋军用床弩射中面部而亡。

辽国见战场上难以达到目的,就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取利益。辽国通过宋朝降将,向宋真宗传达了割地赔偿的要求。宋真宗表示赔偿可以商量,割地不行。这正中辽国下怀,寇准极力劝说再战,但宋真宗无心再战,坚决要求谈判。最后,宋朝达成向辽国称臣,并缴纳岁币的协议,这被称为"澶渊之盟"。

战争结束后,寇准被人弹劾拿皇帝做赌注,而且还迫使皇帝签订了耻辱的条约。宋真宗也认为自己受到了寇准的愚弄,于是对寇准不再那么敬重和宠信。最后寇准又被人弹劾"结党营私",再次被贬。

三、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澶渊之盟之后,宋朝暂时解决了北方的问题,国家开始进入稳定,宋真宗也开始琢磨怎么样能名垂青史。这时,有小人给宋真宗出主意,让他"封禅泰山"。但封禅是大事,需要"天瑞"相应。因为皇帝需要祥瑞,一时间,天下竞言祥瑞,举国上下都为此事忙的不亦乐乎。

宋真宗忙于装神弄鬼,东封西祀,几乎将寇准忘了。寇准也不得不请求"从封泰山",也就是跟着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宋真宗见他肯迎合自己,回来就任命他为户部尚书。随后又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也就是代理开封市长,寇准再一次回到了京师。

不久之后,现任枢密使被免。寇准在同年进士王旦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分管军事的宰相,也称为"枢相"。

但寇准非常自我,做事又任性,和同为宰相的王旦之间,也发生了些许不愉快。王旦也就在宋真宗面前,说了些批评寇准的话语。于是,不到一年时间,寇准就被降为河南知府。

王旦去世之后,奸臣王钦若担任宰相。一时间,朝廷内奸臣当道,朝纲不振。寇准已经快60岁了,但他依然决定深入虎穴,入朝铲除奸佞。

于是,他上表真宗皇帝,说发现"天书"。真宗皇帝知道寇准最不相信祥瑞之说,这次他能上奏发现"天书",真宗感到很高兴。于是,宋真宗又将寇准召回了朝中。恰好此时王钦若被罢相,寇准就接替了宰相职务。

入朝之后,寇准还是不改我行我素的作风。当时宋真宗已经患病,刘皇后代为主持朝政。当初寇准曾反对刘氏为后,刘氏怀恨在心。现在刘氏族人犯罪,被寇准严惩,刘皇后更加痛恨寇准。朝中奸佞便倒向刘皇后,助纣为虐。

面对后党严重干政,寇准等人制定了"废除刘皇后,立皇太子监国"的计划。但由于寇准酒后失言,计划提早败露,寇准也被罢相。最后寇准被贬到雷州,年老体弱的寇准,就在这荒凉之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四、结语

寇准一生刚直,敢于直言进谏,被誉为当世魏征。他拥立储君,大智大勇,化解了一场危机。他力推亲征,处事不惊,澶渊盟下,挽狂澜于不倒。真宗晚年,他忘身殉国,敢于同奸邪殊死搏斗。

但人无完人,寇准刚愎自用,任性专权,不修小节,嗜酒如命等特点,也让他一生受了不少磨难,使他的才能难以尽情发挥。回看中国历史,遭遇如此坎坷,影响却如此深远,而脾气秉性又如此刚烈之人,寇准当属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