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下有一座古老、宏大的陵园。陵墓的地面建筑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战争、风雨损毁殆尽,成为了一座座矗立在黄土地上,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的“东方金字塔”,这就是西夏王陵。

谈到西夏,我们印象中的“西夏”似乎都停留在宋仁宗时期,夏景宗李元昊大败宋、辽之军,称帝建国,开辟了辽、夏、宋三足鼎立之局。没错,这一时期确实是西夏王朝的鼎盛期,李元昊之兵锋无人可挡,其统治区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形成了包括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在内的辽阔疆域。

西夏国的前世

西夏国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度,其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党项人的祖先是古羌族的一支——党项羌。但是西夏的统治者却不是党项人,据西夏王自己的说法,西夏王室的祖先是北魏皇族拓拔氏的后人。当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兴改革,不仅在服饰、礼仪等方面采取汉家形式,还改姓氏为元,推行汉化政策。这种全面的汉化改革遭到了不少拓拔贵族的反对,在反对无效后,很多拓拔氏的贵族回到代北草原,而其中一部分拓拔氏族人却迁进了关中地区,并和当地的羌人逐渐生活在了一起。

这些拓跋氏人因在中原生活过,深受汉家文化的影响,比起羌人本来的统治者更具政治智慧,于是渐渐的,党项羌的首领便为拓跋氏所取代。

据《新唐书》记载,党项羌“其地古析支也,东距松州,西叶护,南舂桑、迷桑等羌,北吐谷浑。处山谷崎岖,大抵三千里。”也就是说,党项羌在唐高宗时居于青藏高原,与吐谷浑、大唐的松州相壤。后来吐蕃崛起,吞并了吐谷浑,党项羌在大唐的庇护下迁居松州(今四川松潘)。唐玄宗开元年间,党项羌又因吐蕃的劫掠而向朝廷求救,玄宗迁其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安史之乱后,唐代宗迁其至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的“夏国”旧地。至此,党项羌更名“平夏部”,定居了下来。

唐僖宗中和元年,黄巢之乱爆发,平夏部将领拓跋思恭平叛有功,被封为夏国公,赐国姓,拜夏州节度使,成为了唐末诸藩镇将领中的一员,割据银州、夏州、绥州、宥州与静州。

此后,李氏族长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长袖善舞,于这纷乱的世道开辟了一片净土。经过了两百年的猥琐发育,平夏部党项势力逐渐壮大。宋太宗时期,李继迁投靠辽国,被封“夏国王”,占据银州、会州,大败宋军。宋真宗无力征讨,割让夏、绥、银、宥、静五州。至此,西夏国初具雏形,完成了事实上的独立。

李继迁在位时期,内合各部族,外与辽联姻;在开通与西域、吐蕃、宋的贸易的同时,也截断了西域与北宋的贸易,使得宋军无良马,大大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在灵州的基础上建设新都“西平府”,奠定了西夏立国的基础,是为夏太祖。

夏太宗李德明在其父的遗泽下,一方面向宋、辽称臣,获取大量赏赐和安稳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向西扩张,南进吐蕃,西攻回鹘,将夏国势力范围覆盖至整个河西走廊。纵观李德明的一生,不但扩大了其父李继迁的基业,还为其子李元昊称帝做了完全的准备,确实担得起“光圣”的美谥。

位于宁夏的西夏国是怎么建立的?

西夏正式建国,还是得从夏景宗李元昊称帝那一刻算起。李元昊与他的先辈们相比,最大的区别当是其不仅勇武善战,还颇具才学。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李元昊当是这句话最好的映证了

青年李元昊,生着一副圆圆的面孔,面上高耸的鹰勾鼻,仿佛是他桀骜野心的象征。那双炯炯有神的锐利双目,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配上那具魁梧雄壮的身躯,显得英气逼人。

北宋名将曹玮见了元昊的画像,喟叹道:

“真英物也。若德明死,此子必为中国患!”

1032年,元昊继位后,积极筹备建国称帝事宜,为了宣扬军威,同时也为惩罚投靠北宋的吐蕃,元昊发动了对吐蕃的进攻。虽然两次败给吐蕃角厮罗,但元昊吸取了教训,先击败了河西回鹘,完全占领河西走廊,再利用吐蕃内乱,用间使角厮罗的左膀右臂投靠之,同时不跟角厮罗缠斗,趁机进攻瓜州回鹘,占领肃州,完成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李元昊的对外扩张或许并不令人惊艳,但他在西夏的文化建设上可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高瞻远瞩。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可避免地总会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轻则改变习俗、礼仪、生活方式,重则改变政治结构、制度政策,甚至意识形态。为了去汉化,李元昊首先改姓“嵬名氏”,同时颁布“秃发令”,令西夏臣民一律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在服饰上,则根据官员品级规定服饰,庶民一律着青衣。其次,其革除了汉文化中繁复的礼仪,一切从简,以突显尚武精神。最绝的是,他还主持创制了西夏文字,刊印了汉夏文对应翻译手册。

除了文化建设外,其在政治和军事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仿照宋朝建立了西夏的政治体系,建立新都“兴庆府”。在掌控河西走廊后,李元昊着手军队的整顿工作。其改变了西夏原来的部落军事组织方式,仿照宋朝的“厢军制”,确立了正式的军事制度,分军种,分职责,规定成丁年龄。然后,李元昊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军区,设置十二个“监军司”,以镇守地方,抵御辽、宋。

不得不说,李元昊是个十分果断的人,其充分利用自己在西夏的威望,仅用了六年时间即完成了上述所有措施。

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其遣使入宋,逼迫宋帝承认自己的地位。当然,宋仁宗自然是面色铁青,拒不承认。但李元昊这种行为等于是公然挑衅,宋夏之战,终究是难以避免了。

1040年至1042年,宋夏之间爆发了三场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场战役皆以宋军惨败告终。一时间,元昊风头无两,竟放狂言“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可是,好景不长,宋朝开始对西夏的经济封锁,西夏的粮食、绢布、茶叶等物资缺乏,物价飞涨,而西夏人的货物也卖不出去,国内矛盾迅速激化,国人皆怨之。加上元昊称帝导致的辽夏关系破裂,使得西夏的局面更为被动,两面受敌。

李元昊深感西夏尚不足以同时面对辽、宋两国的压力,有意结束战争,便遣使与宋和谈。接着,李元昊将兵锋转向辽,再取得对辽作战的胜利后,元昊又与辽兴宗讲和,解决了西夏面临的危机。

不得不说,李元昊天纵奇才,在与各方势力斡旋的过程中进退有度,既扩张了领土,获得了各种好处;又展示了自身的实力,让大国侧目;还善于把握时机,使得局势在最有利于西夏的时候得到巩固。

只可惜,元昊生性多疑、残忍好色。不仅杀了亲生母亲,诛尽母族;还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宋将种世衡利用其性格弱点,离间君臣关系,借李元昊之手,除掉了野利兄弟二人。晚年的李元昊见太子妃貌美,便强之。太子宁令哥怀恨在心,在没藏讹庞的蛊惑下,持戈入宫,劓之。一代英主李元昊就这样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