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现在各国的第一领导人大部分都由选举产生,而历史王朝上的皇位或者王位的人选和今天有着天差地别。从原始部落时期到夏朝产生了禅让制和世袭制,这两种制度是历史上皇权继承常用的制度,尤其是世袭制一直沿用3000多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的这两种皇权继承制度。

上古时期产生的禅让制,也是公天下时期

在上古时期,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想靠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在当时大环境下生存十分困难,所以当时的人们采取了群居生活,抱团取暖的过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生存方式下逐渐产生了部落,有部落就会有首领,当时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想要当上部落的首领,必须得有真本事。当时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首领必须要拥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来保护自己的部落不被外族入侵和欺负,同时还要具备不让族人饿肚子的能力,因为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种植技术也不像后期这么发达,人们的食物常以打猎和采食野果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部落首领的候选人是在一次次的冲突和生存危机中诞生的突出人物,并经过部落人的推选,才能当上部落的首领。

当部落首领老去或者有其他情况不便于继续担任首领时,就会选出一位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部落人,并极力的在部落推荐,并且通过全部落人的考察后,让位与后者,这也是禅让制的诞生,关于禅让制的记载,最有名的当属于“尧舜禅让”。

《史记》: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史记中记载,方国联盟首领尧在位七十年得到了舜,又过了二十年后尧老了,便让舜代替他行使天子的权利,并推荐给上天(古代的一种仪式)。舜继位后,又通过禹治水的考验将位置让给禹。

在这种选能而为的禅让制度下,首领将部落或者国家托付给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这个“人”的唯一特征就是,能够带领部落和子民走得更远,生活的更好,这个时代也被称为“公天下”时代。

禅让制变世袭制,公天下变家天下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此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史记》中记载,大禹的儿子“启”贤能,大臣和子民都忠意他,大禹临终前虽然把位置授给了“益”,但益辅佐禹时间比较短,治理天下不够和平融洽,所以大臣们都去朝拜启,于是启就做了天子。这段记载是历史上最后的一次“禅让”,禹禅让与益失败后,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称夏后帝,并开始了奴隶制度,中国也由原始社会进入到了奴隶社会,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夏后帝启驾崩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整日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并热衷于打猎,而对于国事、政事疏于管理,国内矛盾日益突出。穷族首领“后羿”趁机攻夏,夺取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仲康继承了帝位,但夏已经千疮百孔,仲康死后他的儿子“相”又继位,但最终还是被“后羿”赶走,这也是十分著名的“后羿代夏”的故事。

世袭制的矛盾也非常多,因为皇帝的儿子不只有一个,有的朝代的皇子多则十几个,那么选继承人是一大难题,但从各代历史上来看,皇上选太子的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定长子为太子,长子作为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待皇上终老后便可上位。

但是这种以长子为第一继承人的选取方式会遭到其他子嗣的不满。唐朝皇帝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且逼退了李渊,至此,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不同

由刚才两种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禅让制就是将有能力的人推选为领导者,与我们当下的选举制度大致相同,这种制度下的人们生活压力也十分小,而到了世袭制,是将领导岗位从父亲传给儿子的一种方式,不管儿子能力如何,便将位置传给他,这也是奴隶制度社会下的产物,在这种时代下生存的人生活、生存等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