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几乎全国人都知道三家分晋这个成语讲的是山西的故事,那这个故事究竟是什么,大家清楚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认真真说说三家分晋这些事。
话说春秋末年,诸侯争霸,呈现出了一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景象,有的大鱼吃多了,被有毒的小鱼毒死了,有的小鱼不断觅食,终于吃成了大鱼。
三家分晋,绕不开的人物当然是晋文公,晋文公的身世遭遇我们都知道,自小就因家族内乱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后饱经磨难,才回到自己的国家,成就霸业。为了避免自己的后代再因为自伤残杀而危及国政,他在公元前633年,毅然推行了三军六卿制,不得不感叹历史的奇妙性,633和三军六卿,这也太巧合了吧!不要跑题,继续说这三军六卿的设立,这个制度把晋国的全军分为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一将、一佐,即上军将、上军佐、中军将、中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的权柄最大,是晋国实际的执政官。
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连续10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
到了晋平公的时候,国君的权力已经大大衰落了,此时的晋国就像是马上要被慢性毒药毒死的大鱼,只是维持着表面的活力,内里已经腐烂不堪。国家的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晋国就像是“散装晋国”。
在六卿之中,原来最强的其实不是韩、赵、魏三家,而是智、范、中行。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杀赵午,引起中行氏和范氏的联合进攻,赵简子一度从国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退守晋阳。当时知氏和韩氏、魏氏又因挟嫌争权,起来讨伐范氏、中行氏,迫使范氏、中行氏出奔朝歌(今河南淇县)。赵简子遂回绛复位,并率晋军围攻朝歌。
公元前493年,齐国运粟支援范氏,由郑国派兵护送,在铁(今河南濮阳西北)这个地方和赵氏进行决战。结果赵简子大获全胜,得到“齐粟千车”。次年,范氏、中行氏被迫逃奔邯郸,接着又逃到鲜虞(即中山),最后逃到了齐国。于是范氏、中行氏灭亡。
公元前458年,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
此时六家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智伯瑶执政后,为了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韩家的韩康子和魏家的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都把土地和户口让了,但赵家的赵襄子说什么也不把土地送人。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这三家对赵家久攻不下,智伯瑶决定利用晋阳边上的晋水作为攻击的手段,果然这下令晋阳城陷入困境,韩康子、魏桓子看到这样的景象,感到十分恐惧,他们也想到自己的封邑边也都有河,说不定那一天自己也会遭到和晋阳同样的命运。赵襄子为了摆脱困境,决心拉拢韩魏两家,他知道他们并不是真心实意跟随智伯瑶的,就令门客张孟谈找到韩康子、魏桓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是三家定计,一起攻打智家。
智伯瑶本来就骄傲自大,根本没有防范韩魏,三家也学智伯瑶,半夜让水淹到智家的军营,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一夜厮杀,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杀。
为除后患,韩赵魏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对三家的表现很不满,本想借兵讨伐,结果三家联合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无力抵抗,只能逃走,三家又瓜分了晋的最后一点领土,后晋哀公即位,但领土仅限都城。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继续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块小地方留给晋幽公,晋幽公畏惧三卿,反而前往朝觐三卿。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被迫把韩、赵、魏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晋国这条大鱼被慢慢毒杀,再被刮分,最后连鱼骨都腐蚀完了,而韩赵魏三家从三只小鱼经过一系列的争斗最终成长为三条大鱼。
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韩、赵、魏,加上秦、齐、楚、燕史称“战国七雄”,自此,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