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晋国——春秋时期一超级大国,被臣子瓜分,强大的晋国分崩离析,多少令人感到可惜。三家分晋说不上是倒退还是进步,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为何最终会被臣子瓜分呢?离不开此三人:晋昭侯、晋献公和晋文公。他们导致晋国被瓜分可谓“功不可没”。

晋昭侯是同室操戈的根源,削弱了王室自身的力量。前745年,晋昭侯即位后,曲沃附近有叛乱,晋昭侯就把叔父成师封到曲沃,这是比首都翼还要大的都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为晋国埋下了近七十年内乱的祸根。

曲沃优越的地理条件壮大了成师的野心,成师和他的子孙数十年如一日地开始和晋侯争国君之位,斗争极其复杂的残忍。总之,前679年,经过长达67年的内战,成师的孙子晋武公取得胜利,晋国暂告安定,史称“曲沃代翼”。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由于长期的内乱使宗室的人员所剩不多了,按说这时候该开枝散叶好好修养生息了吧,但是,晋献公害怕原宗室的人加害于他,于是对本家又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屠杀。

本家杀的差不多了,但杀戮成性的晋献公却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骊姬之乱,导致公子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晋国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夷吾出逃)。但最终的骊姬和其妹妹的儿子也都被杀了,导致出现“晋无公室”了,后来夷吾捡了个国君,是为——晋惠公。在杀来杀去中,晋公子争相出奔,公室死者不知凡几。

重耳流亡十九年,身边的心腹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都是异氏,这些人也都是他此后重要的依靠对象。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晋文公重耳设立了三军六卿制。三军即上中下三军,六卿即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上卿),中军佐为次卿(亚卿),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四个则是下卿。三军就是部队,六卿就是管理他们的长官。

由于公室人员在内乱中所剩无几,重耳为了表示感谢重用支持他的外姓人员。于是三军将佐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晋国采用的是分封,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地盘,有地盘就有纷争,卿大夫相互之间也兼并。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

晋平公以后,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把持。晋国国君就跟周天子的遭遇类似了,没有实权,权力只在都城附近。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至此三家分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