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古语有云“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王猛的大名,和谢安比毫不逊色。可以说,没有王猛,就没有统一中国北方的前秦,就没有一代雄主苻坚。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秦成于王猛,最终也毁于王猛。

这话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王猛这个人,人如其名,比较猛。你若是得罪了他,他早晚有一天要收拾你,睚眦必报。比如有一个叫樊世的氐族豪强对王猛火箭式的升迁速度很是眼红。他曾经当众辱骂王猛:“我们舍命地在前方拼杀,你倒会坐享其成,我们耕种,你收获。”王猛针锋相对地说:“我不但要让你们耕种,还要让你们把饭做好了,端给我吃。”樊世愤怒了,大喊“等着吧,早晚有一天,我要做了你,否则就不叫樊世。”

王猛很快将这件事告诉了苻坚,苻坚当然是向着王猛了,说:“朕一定杀了这个老贼,为你出气。”没多久,樊世向苻坚汇报工作。心中早已蓄满杀意的苻坚就说:“我想把女儿嫁给杨璧,你看如何?”樊世是个粗蛮之人,便扯着脖子说:“这怎么行呢?那杨璧是我的女婿啊!绝对不行!”一直虎视眈眈站在旁边的王猛说话了:“樊世,你敢藐视大王,罪不容诛。”樊世一听这话,按捺不住火气,抡起拳头就要去揍王猛。苻坚受不了,这也太嚣张了吧!敢在天子面前动粗,立刻命人将樊世斩首了。

就因为樊世辱骂了自己,就要杀死樊世。王猛这事做的有点过火。宰相肚里能撑船,王猛的肚子里连一个人都容不下,哪里还能撑船?那樊世可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氐族的老贵族,他们因此都很忿恨王猛,只是由于苻坚宠着王猛,才将这种忿恨狠狠地憋在心中。这就制造了一种矛盾,对前秦来说,并非好事。作为宰相,王猛应该是消除矛盾,而不应该制造矛盾,应该是安抚平息人心,而不是点燃人们心头的怒火。前秦后来在淝水一战而瞬间崩溃,是各种矛盾长期酝酿发酵的结果。

其次,王猛的一大硬伤是没有杀掉慕容垂父子和姚苌。历史证明,他们才是前秦的主要敌人,苻坚后来就是被姚苌给杀死的,前秦也是被姚苌的儿子给灭亡的。苻坚要南下攻打东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只有他们两个大力赞成。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是想趁乱造反,各自复国。

王猛临终的时候对苻坚说:“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其实,王猛早就知道鲜卑慕容垂父子和羌族姚苌父子只是暂时屈身前秦,他们复国之心不死,早晚有一天是要坏事的。那么,既然王猛知道,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干掉他们俩?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仁慈的苻坚大王在庇护着他们。虽然如此,要知道,王猛手握前秦的军政大权,是有临机斩断之权的。

想当年,太后的弟弟强德很嚣张,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王猛就逮捕了他,要处死他。苻坚闻讯后,飞快地派人前来下诏“刀下留人”,可刀下已经只剩下一颗人头了。王猛可以抢在苻坚的圣旨之前杀死国舅,为什么就不能在苻坚来不及庇护之际做掉慕容垂和姚苌呢?

当然,对慕容垂父子,王猛也是采取了措施的。有一次,王猛要去攻打长安,就把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带上了。王猛是想历练慕容令吗?非也。这是一个阴谋。临走的时候,王猛对慕容垂说,我就要远征了,你该送我一件什么东西,以作念想呢?慕容垂还真以为王猛会想念他,就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了他。

王猛到达洛阳后,立刻收买慕容垂的亲信金熙,让他带着那把佩刀去联络慕容令造反。慕容令一看有父亲的佩刀,便以为是慕容垂的意思,就率众叛逃了。王猛趁机诬告慕容垂造反,吓得慕容垂慌忙逃窜,没逃多远,就被捉住了。可是苻坚压根就不相信慕容垂这样的仁义君子会造反,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仍然很厚爱他。

王猛的这个计策如何?糟糕透了。拙劣极了。此计一没有搞掉慕容垂,二没有杀死慕容垂的儿子,三没有离间苻坚和慕容垂的关系。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王猛就是这样用计的吗?

此计既不成,王猛也就黔驴技穷了一般,一直到死,都没有对慕容垂父子再下杀手。而对较慕容垂更为阴狠的姚苌,王猛则自始至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坐视两个包藏祸心的阴谋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吃香的,喝辣的,最终毁掉这个国家,王猛何其无能!

再次,王猛这个人很贪。他不是贪财,也不是贪色,而是贪功,贪名,贪“官”。王猛留给史书最大的特点是升迁特别快,官职特别长,特别多。王猛于公元357年来到苻坚身边。短短两年后,他已身兼数职: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仆射、詹事、侍中、中书令。

公元370年,王猛率军灭掉慕容俊建立的前燕政权后,被封为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成了名副其实的关东王。公元372年,王猛回到朝中,官职又加长了: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你看他不但为百官之首,而且兼任首都市长,还手握军权,并且要像影子一样跟在苻坚身边,随时侍奉,还得教育太子。

王猛也是一个凡人啊!这么多官,他忙得过来吗?肯定忙不过来。既然忙不过来,为什么不分一些给其他人干呢?王猛也曾推让过部分官职,可苻坚没有同意,王猛也就没有再推让。如果他坚持推让,应该是可以让出去的。可是,王猛没有坚持,他很自信,认为自己完全能够干得了。

众所周知,前秦崩溃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连年征战,军疲民困。而这和王猛有很大关系。他带领军队,灭了前燕,平了前凉,定了巴蜀,又搞定了羌族头子姚苌,还把同族人拓跋氏建立的代国打得束手就擒,十分天下有七分被他打下来了。功劳多呀,官职就多,可伤亡也很大,一将功成万骨枯嘛!前秦的军队一直在打仗,得不到喘息,很累。

其实,王猛更累,他一个人干了那么多人的工作,从来不愿意放手,从来不愿意休息,只能活活累死了,享年才50岁。他比诸葛亮死的还早。这是王猛个人的不幸,更是前秦的不幸。由于以前很多重要工作都是王猛一个人干的,现在王猛死了,整个国家机器都差一点瘫痪。

最后,王猛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以至于当他猝然死后,前秦朝堂一下子空落了起来。王猛刚死不久,苻坚就哀婉地说“朕闻王者劳于求贤,逸于得士,斯言何其验也!往得丞相,常谓帝王易为。自丞相违世,须发中白,每一念之,不觉酸恸。今天下既无丞相,或政教沦替,可分遣侍臣周巡郡县,问民疾苦。”

苻坚常将王猛比作诸葛亮,但人家诸葛亮死后,还给蜀国留下了蒋琬、董允、费祎、姜维等一批贤能之人,他们虽然无法和诸葛亮相比,但毕竟支撑起了局面。而王猛死后,没有人能接替他的工作,国家在内政治理上完全垮了下来,让苻坚感觉到一团乱麻,无从下手。于是,内政不可为,便只好一门心思地想搞对外战争,举兵南下,终于导致兵败淝水。这一败,前秦就好比一个巍峨的高楼,轰然坍塌,土崩瓦解。此后,虽然暂时苟延残喘,但已经沦为鲜卑慕容氏和羌族姚氏狂揙乱揍的可怜虫了。

那么,王猛是没有机会培养接班人吗?未必。王猛主政前秦前后长达二十年,干了很多大事,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掘培养接班人。可是,王猛没有。那么,是真的找不到可以培养的人才?还是王猛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管怎样,王猛给前秦留下了这个致命的失误。

历史往往就是如此,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人往往也是国家的第一祸根,人民最怀念的那个人往往也是对人民伤害最大的人。王猛就是这样。他是前秦的第一功臣,却播下了前秦灭亡的种子。他让前秦的老百姓最为怀念,可最终因为自己的失误将前秦的老百姓送入水深火热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