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是汉朝时期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虽然言辞中惋惜之情溢于脸上,但历史告诉我们李广最后还是无缘封侯。若从个人能力上来看,李广封侯是当得起的。然而阴差阳错的是运气不好,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岔子。以至于可以用非广之罪,乃天不佑来概括李广的坎坷封侯路。不过在惋惜的同时,还需要看到李广的另外一面,或许在外因的阻挠之下,李广本身也缺乏了能够封侯的资本。
李广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他对抗匈奴上,这一点透过公孙昆邪的话:“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就能看出来,在李广驻守戍边时,没事就要和匈奴对上一仗,朝廷害怕李广长此以往白白牺牲,屡次将其调任。可是无济于事,《史记》记:“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一连换了七个郡,然而李广都是以力战匈奴而闻名。
虽然勇气值得钦佩,但身为一个合格的将军绝非勇气二字就可以概括。李广的成名也和勇气有关,《史记》记载:“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在周亚夫平定吴楚之乱的时候,李广身先士卒勇夺对方帅气,也正因此才显露名声。不过与勇气相随的就是风险,所以李广称得上是一位冒险将军。李广的血液里似乎天生就有着不安分子的跳跃,即使李广被俘虏也不忘冒险一把。《汉书》中将李广被捕然后成功逃脱的行动描述了出来:“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先是佯装死亡,然后夺马单骑逃亡。这不可不谓之惊险,若不是李广弓马能力娴熟,或许难逃此劫。
从李广作为俘虏逃脱事件上看,李广事后被贬为庶民。或许在李广角度来说,奋勇杀敌被俘,想尽办法回朝。不但没有嘉奖,甚至还差点被斩首,端的是不公平。(吏当广亡失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但别忘了战争不是李广一人参与,李广被俘背后所牺牲的是无数将士的生命。所以过大于功,贬为庶民已经是万幸。
同样李广追求一生的职业理想,是有条件的。在汉朝时想要封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广一共历经三朝,分别是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期封侯人数不过十人,汉景帝时期十八人,汉武帝时期七十五人。需注意的是,汉武帝时期看起来封侯人数众多,但其中大部分为特殊性质的封侯。(其他国家的小王侯率部投降归顺,为了嘉奖而被封侯。)那么封侯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呢?
1. 血缘:通过血缘关系封侯,例如王公权贵,或者是世袭爵位。
2. 买卖:汉朝时期有着武功爵位买卖,比如司马相如就是“以赀为郎”。
3. 军功:这一部分很好理解,根据战功来获得爵位,典型案例有西汉时期的开国将领,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
4. 其他:即汉武帝时期小国家王侯率部投降,为了安抚而赏赐爵位。
李广究竟能不能封侯?
从获得爵位的四个途径当中,有着三个是与李广有所关联的,其中第一条路径就是血缘关系。李广的儿子李敢生有一女(资料不详),曾经得到过太子刘据的宠幸,所以只要刘据成功登基,那么李广封侯就不是难事。可惜的是刘据因巫蛊之祸被废,李广的第一途径也就无缘。除此以外,李广还能选择买一个爵位。然而李广的情况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宽裕,《史记》记载:“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李广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口袋。一得到赏赐则分给手下将士,以至于身无长物家无余财。更为重要的是,汉武帝时期贩卖的武功爵中,只卖到了“乐卿”,并无李广想要的爵位,所以这一条路线也一样无缘李广。
这样看来李广只剩下因功获爵这一条路,好在李广本身就是将军,战功也应该不难。但奇怪的是,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的李广多为败绩:
《史记》记载:“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这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一次伏击计划马邑设伏,然而却并没有成功,因此李广错失立功机会。
第二次则是四年后,《汉书》记载:“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李广出击匈奴,却因为寡不敌众导致被生擒,不但没有立功,还差点被杀。
第三次则是李广跟随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可惜的是李广即使是苦战,但依旧寸功未立。《汉书》记载:“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而广军无功。”;三年后李广和张骞兵分两路攻击匈奴,然而因为张骞延误的原因,导致李广损失惨重,最终也是功过相抵毫无建树。(广军自当,亡赏。)
最后一次则是汉武帝时期的漠北之战,也是李广和匈奴的最后一次交锋。但因为汉武帝和卫青的缘故,一开始李广就已经无缘立功,结果也是如此,李广感慨自身命运的不公,随后拔剑自刎。
单论功劳来看,李广并不走运,从制度上来说,李广也的确够不上封侯。那么这会不会是因为帝王对李广的打压呢?这一可能性也并不大,原因在于李广的家人多有封侯拜相之人。李广的堂弟李蔡在汉景帝时期就曾因军功类获二千石俸禄,获封乐安侯,之后更是位列三公成为宰相。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因为军功,获得关内侯的爵位。所以皇帝也犯不上因为一个爵位而去戏弄李广,封儿子和堂弟,却唯独不封李广。如此一来李广之所以不能封侯,的确是因为军功不足加上时运不济。
其实李广也并不是没有封侯的机会,在距离爵位最近的一次,是李广亲手送走了机会。《史记》记载:“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功劳卓绝。然而因为他接受了有忤逆之心的梁王授予的将军印,因此惹怒了汉景帝,最终也和军功无缘。从这一案例出发,也能明白李广性格存在缺陷,为了荣誉也曾摇摆不定,这也难怪一生无缘封侯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