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诗中提到的飞将,就是汉代著名的飞将军李广。

作为西汉的三朝老将,李广一生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可惜,赫赫战功却没有为李广带来封侯的奖赏,以至于后世留下了“李广难封”的传说。

那么,为何在许多将领凭借军功获得侯爵的西汉王朝,李广却终身没有封侯呢?究竟是大汉天子有意刁难他,还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其他原因呢?

一,七国之乱

李广的战绩,要从吴楚七国之乱说起。当时还是骁骑都尉的李广,跟随周亚夫一起抵抗叛军,由于李广作战勇敢,骑术高超,一路冲锋陷阵,斩将杀敌,立下了不少战功。等到昌邑城下之战时,李广更是成功夺下了叛军的军旗,自此一战成名,拥有了封侯的资格。

然而,就在朝廷准备封赏李广时,却发现早在两军对峙阶段,李广便私下接受了梁王授予他的将军印,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来说无疑于自杀。好在当时的汉景帝看在李广斩将夺旗的大功上没有深究。但功过相抵之下,李广的侯爵自然泡了汤。叛乱平定后,李广本人被派往了抗击匈奴的最前线,连续担任了多个边郡的太守。这样的履历实在不能说大汉朝廷刻意刁难李广。毕竟一般人如果犯了和李广一样的错误,早就坟前草有一人高了,而李广还能继续军旅生涯,甚至在抗匈前线获得大量的立功机会,已然算是大汉朝廷带他不薄了。

二,错失封侯

李广到了前线后,虽然依旧作战勇猛,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遇到小股敌军骚扰,因此李广的战绩虽然亮眼,但杀敌数和贡献度却远远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花伴着风谢了又开,转眼来到了汉武帝时代。元光六年,匈奴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西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汉武帝大怒之下,派李广迎击匈奴,李广终于在时隔多年后,等来了一场足以封侯的大战。当时与李广一起对抗匈奴的,还有卫青、公孙敖等新秀,他们和李广一样领兵一万,各自从不同的地方向着匈奴进发。本来李广的实力和战斗经验并不在其他将领之下,但老天似乎存心和李广开了个玩笑。名声太大,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件好事,比如李广,就因为英名在外成功的吸引了数倍于同事的敌军。匈奴方面由于和李广打了多年交道,早就听说了他的厉害,又了解到这次出征的汉军中有一路人马是李广带领,另外几路人马的统帅都是新秀后,立刻毫不犹豫将主力部队用来对抗李广了。结果,李广由于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后来靠着诈死夺马及高超的箭术才好不容易突破重围。而另一路的卫青却靠着李广的掩护,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凯旋而归。还朝后,卫青因功封为关内侯,而李广却因为失手被擒判了死罪,后来李广交钱赎罪才保住了命。

李广苦战无功自然心里委屈,但就大汉朝廷的角度来说,赏功罚罪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过程再曲折,终赶不上一个优秀成果对朝廷的意义大。有些事,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就像李广的这次出征,虽然拼尽全力,却依然兵败受辱,达不到封侯的标准。这或许可以归结为时运不济,但却不能说大汉朝廷的封赏制度有黑幕。

三,悲愤自尽

世间事变幻难测,对敌作战时出现一些意外,原是再寻常不过。李广封侯失败之后,仍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毕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或许下次大战就是自己封侯的机会呢。这机会还真让李广等来了。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李广也是参战的将领之一。这场大战中,李广被安排做侧翼接应,虽然这样的安排比不上做前锋来得痛快,但也并非没有封侯的机会。可惜,这一场机会又被李广搞砸了。当时李广奉命从缺乏水草又道路曲折的东路出击,结果不慎在沙漠里迷失了道路,等到李广好不容易从沙漠中走出来后,主帅卫青早已击退了匈奴,李广再一场错失了建功封侯的良机。李广怀揣封侯的梦想,连番期待而往,失望而归,多次的打击终于击溃了李广心理最后的防线。漠北之战失败后,李广最终李广自刎而死。纵观李广的封侯之路,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但李广难封的原因,既有李广自己主观上的一些做法欠妥,也有客观上的一些条件所限,却无论如何,算不上大汉王朝故意苛待李广。不过,虽然李广封侯之路走的不顺利,但他却凭借高超的箭术和士兵中的口碑载誉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