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李广墓建于何时,史无记载。这座李广墓是衣冠冢墓,墓地有高达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间,均为三十年代初建造,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地祭亭门前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造型粗犷,风格古朴,但现已磨损残缺,略具形式了,石马坪也因此而得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以此感叹命途多舛的人生。唐朝诗人对李广多有赞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为飞将军不能封候而感慨。

李广的命运十分坎坷,空有一身本领,却长期不受到认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赞许有佳,夸他本领高强。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能人却无法获得认可,无法封侯拜将,这是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李广是一位充满传奇的英雄,他战功赫赫,打得匈奴不敢再侵犯汉朝领土。唐朝诗人王昌龄是这样称赞李广将军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将军的威名足以镇住胡人,让他们不敢再逾越阴山一步。这是对李广的最大肯定,也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除此之外,高适也怀念飞将军:“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飞将军生于汉武帝积极向外扩张时期,他于匈奴人打了不下七十场战役,扬名漠北,却得不到汉武帝封侯赐爵的奖励,那么,这是为何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种说法是李广杀害了很多投降的战士。其实,李广对于自己不能封侯赐爵的事情也耿耿于怀,于是,向当时比较有名望的王朔请教。王朔道出了实情:李广在陇西担任太守之时,曾杀害过八百名前来归降的羌人!杀害归降的将士,这种事情在当时属于非常严重的过错。

这种说法由于有确凿的文字证据,使得它在日本学术界十分流行。但在国内就不是这样的,因为人们会觉得这只是一家之词。

第二种说法是李广杀害了霸陵亭的都尉。李广有一次因为打了败战丢掉了将军一职,当晚,他从霸陵亭经过,而负责管理这里的都尉却不开门。霸陵尉当时已经喝醉了,自然没有将昔日的将军放在眼里,执意不让他过去。李广有些怀恨在心,等他官复原职后,他故意打压霸陵尉,甚至找了个理由将其杀害。

明人董份说过:“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这种说法似乎没有说服力,毕竟,这只是局部的情况,我们还没有看到全貌。

第三种说法是李广治军不严。宋人何去非说过:“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其实,治军的严厉也是相对而言的。程不识是跟李广同一时期的将军,他统兵就非常严厉,将李广给比下去了。

司马迁认为李广和程不识都是一样的名将,但是,后人可不这么认为。南宋人叶适认为:李广用兵与他人不同,不能用常规的规律来形容它。明人王船山认为:李广善于攻伐,而程不识善于固守,他们是不一样的。

第四种说法是李广乃常败将军是也。司马迁说过:“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显然,他们是认为李广没有什么战功,而没有机会封侯赐爵。

但现代的学者却不这么认为。

《史记》中对于李广参与战役的记录并不多,里面更多描述的是李广的悲情人生。这是司马迁有意为之,他想塑造的就是悲情色彩的李广。李广一生战功无数,司马迁自己也将其称为名将,而匈奴人更加敬畏李广,他怎么会是常败将军呢?

这明显不合理!

第五种说法是李广不是一个军事全才。这其实是对前一种说法的修正,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李广虽然是一员猛将,但却不善于谋断,常常轻敌冒进,导致其败多胜少。因此,他没办法封侯赐爵。其实,这种说法是有漏洞的。汉朝时期,比李广逊色的将军也有封侯赐爵的,所以,这不是主要原因。

第六种说法是汉武帝对他的偏见及卫青将军对他的打压。这种说法在唐朝就比较盛行,人们将“李广难封”归结于汉武帝。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李广因为前面几次战役都失败了,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开始对他产生不信任。甚至,在李广的最后一次战役中,汉武帝特意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获得首功。

卫青本来就不怎么看中李广,他借此机会,有意刁难李广。卫青用公孙敖来取代李广前军将军的位置,使得李广后来出现触犯军规的事件,李广自杀谢罪。这种说法跟前面五种说法不同,它能够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上进行分析,视野开阔,可信度较高。但是,人们还是心存怀疑。

不管怎么说李广都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将军。有人说,李广是因为杀敌不足,才无法封侯的。汉朝时期,军队是以割首记战功的,李广虽然经历了很多战役,在割首方面却远远不如卫青和霍去病,因此,他很难获得认可。但就算有各种理由,李广将军在后世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唐朝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亦位列其中。

司马迁说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份千古流芳的美名,或许便是命运给予他的另一种形式的补偿。其实只要一个人真正的贡献了,他就有价值,功名利禄只是锦上添花,没有高官厚禄虽然会有遗憾,但是李广的故事仍然被大家知晓,这也算是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