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缔结的盟约,但说是盟约,许多人却将它视作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究竟盟约中对于辽国没有什么要求,可是北宋却要支付庞大的价格。更令许多人诟病的是,澶渊之盟还是北宋在有利局势下主动与辽国签订的羞耻条约,这与后世晚清和法国签订的条约何其相似。

类似于这样在战场上打赢了却摇尾乞怜的举动总是会令人恼怒,宋真宗等人也因此背负上骂名。那么,北宋与辽国缔结羞耻的澶渊之盟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事实上,对于宋人来说,缔结澶渊之盟以前的历史是不堪回首的。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以后,中原王朝便一直寝食难安,但通常有志向的君主,无不想夺回燕云十六州。可是燕云之地送出容易,想要夺回却是难上加难,宋太宗携精锐雄师北上,与辽国举行两次大战,却铩羽而归。

宋太宗北伐失败以后,北宋又与辽国举行了不下百次的巨细战役,但北宋败多胜少,整个宋人的脊梁骨全部在一次次失败当中被打断了。到宋真宗时,不光满朝文武不敢轻启战端,连宋军内部也视辽军如虎狼,不敢反抗。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北宋焦头烂额时,辽国却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励精图治下不停稳定下来,国力也在日益增强。宋人皆知辽人狼子野心,但他们却无计可施,只能被动防御。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雄师南侵,深入宋境。在辽军强盛的兵锋下,遂城等地接连被攻破,宋将王先知和云州视察使王继忠皆被生俘。消息传回京城以后,朝野震动,宋真宗仓皇不已,想要迁都南逃。满朝文武也都主张迁都,一位位大臣们甚至已经开始讨论起该迁都到何地了。就在这时,宰相寇准站了出来,他力主抗敌,多次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无奈,只能北上亲征。

其实,不仅宋真宗无奈,萧太后和辽圣宗也有自己的心事,他们没有意料到宋军的反抗竟会如此坚决。辽军在定州、瀛州与宋军鏖战十多日,但都无法攻克。眼看粮草越来越少,补给线也越来越长,辽军内部也有议和的声音。

当辽军在定州久攻不下时,王继忠乘隙劝萧太后与宋朝媾和。萧太后是一位很务实的人,她出军时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战事顺利就继续打下去,战事不顺利就与北宋议和。于是,辽国向北宋提出了议和,但宋真宗却拒绝了议和。

见北宋不配合,辽军只能继续攻城。在辽军的大肆进攻之下,祁州、德清先后被攻克,澶州(今濮阳)被辽军三面困绕。可是宋将李继隆死守城门,辽军始终无法攻克澶州。

辽军主帅萧挞凛自恃勇武,竟到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发现萧挞凛以后,以伏驽将其射杀。萧挞凛是辽军的上将,他的死对于辽军士气攻击很大。《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正在这时,宋真宗一行人也抵达澶州。在寇准的欺压下,宋真宗登上城楼,只管天子是被迫督战,但宋军还是士气大增,“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到这里,辽军难以攻克澶州,澶州内的军民多达数十万,辽军粮草压力也越来越大,战场上的主动权看似已经到了宋军的手上。可宋真宗和统帅们却兴奋不起来,经由前频频战役,他们深知,宋军战力远不及辽军,宋军只能守城,无法野战。辽军可能暂时无法攻克澶州,但宋军也难以打败辽军。如果两军就这样相持下去,辽军会难以支撑,但北宋也会支付惨重的价格。

而且,宋真宗本人也是一位不喜战事的天子,他能够来前线督战,完全是被寇准欺压的,如果不是寇准在后面,他早已经迁都南逃。

所以,当辽再次提出议和,宋真宗连忙就同意了,他回信给萧太后和辽圣宗,表现宋朝也不愿意穷兵黩武,愿与契丹告竣息争。就这样,北宋和辽的和谈开始了。

北宋使者曹使用出发以前,宋真宗嘱咐他,只要不割让土地,花钱百万也可以。寇准听说以后,又将曹使用喊去,恶狠狠地对他说:“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凌驾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壳。”

曹使用就这样惴惴不安地进了辽营和辽人和谈,最终告竣协议: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朝为兄;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宋每年向辽提供银绢三十万。由于这次和谈位于澶州(河南濮阳),而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后世人提起澶渊之盟时,多是怒其不争,但客观地讲,澶渊之盟不算是一个羞耻条约。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得宋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事终于停歇,疆域恒久处于宁静的状态,“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鹤发父老),不识干戈”。(《宋史》)战事的竣事,也让宋朝节约了巨额的战争开支,三十万岁币的支出,其实还不及三千万用兵用度的百分之一。战端淘汰以后,也制止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钱粮压力,这对于朝廷和黎民都是很有裨益的。北宋之所以在取得局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缔结澶渊之盟,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不外,澶渊之盟的毛病也是很显着的,岂论如何,它都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效果。而这一幕,其实也是整个宋朝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