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小说毕竟是小说,武松打虎,若在放在现实中,以老虎之威猛迅捷,人只有命丧虎口的结局。

实际上,人类虽然为万物之灵,但在原始的竞争中,肉体的本钱并不足,往往是游不过鳄鱼,缠不过巨蟒,跑不过财狼,也打不过狮熊虎豹。

人之有别于动物在于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正因为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人才能在和其它动物的竞争中取胜,成为万物之灵。

《水浒传》作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世道和人心。

《水浒传》相沿是施耐庵所作的,事实上,它是以宋江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早在南宋时,就有了《武行者》和《青面兽》等话本,施耐庵正是在结合前人材料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从而著成这一名著。

《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好汉,他们大多出身绿林,侠肝义胆,作风明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中国版的侠盗罗宾汉。

其中行者武松的形象和故事家喻户晓,武松打虎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根据《浙江通志》、《杭州府志》等史籍记载,武松原是宋代杭州涌金门外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他曾在知州高权的手下任都头,后见继任知州蔡京的儿子蔡鋆残暴不仁,决心为民除害,便找机会将其打死,又因寡不敌众,为官兵所捕,惨死在狱中,当地的百姓感念其德,把他葬在杭州西泠桥畔,后人为他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清代的《西湖大观》和《临安县志》中也有记载,历史上杭州确有武松之人,但并不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武松,按《临安县志》的记载,历史上的武松原是江湖艺人,因武艺高强,被聘在杭州为官,后来因刺杀新知府被捕,死在狱中,《水浒传》武松形象和事迹原是虚构的情节。

事实上,《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是一个集体累积的过程,是历史和大众英雄情节的结合,《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源于宋元民间的“说话”,武松这一形象是作者在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观念意识,而创造出的英雄形象,是艺术真实和传奇色彩的高度统一。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在史籍中并没有发现有关武松为盗或者打虎的记载,《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是作者虚构的艺术形象,尽管是作者所虚构的,它的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活,更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