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牧野之战,堪称典范。周武王联军5万将17万(也有说70万)商军打爆,导致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此战后周代商而立,对后世华夏文明影响深远。

公元前1046年(这个时间有争议),周武王姬发审时度势,集合诸侯庸、蜀、羌、卢、微、濮、彭、髳等国联军,开始风雨兼程急袭朝歌。为何是急袭?因为此时朝歌兵力空虚,但是纣王对东南夷的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留给周人的宝贵时间不多了。一旦商朝南下的主力部队返回,等待姬发的可能是比被囚禁还要惨的结果。

牧野之战可以说是一场闪电式的斩首之战,旨在打纣王个措手不及。

在纣王刚接到紧急军情的时候,周武王的联军已经到了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城郊外西南的牧野,开始摆阵了。纣王正规军兵力不足,只能将大量的奴隶派上战场充数,虽然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了,但是结果却悲剧了,被赶上战场的奴隶顶不住周武王联军战车冲击临阵倒戈,不到一天的时间,纣王的杂牌军就被打爆了。纣王看大势已去,只好退回朝歌一把火把自己烧了。树倒猢狲散,剩下的商朝残余势力的被灭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商朝亡,周朝立。

牧野之战周武王为何能在如此劣势兵力的情况下,战胜强大的商纣王呢?其实战争的胜利只是最终结果,但是周人的谋划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商朝取代夏之后,经历一段快速的扩张发展期,但是商朝并非稳定的大一统的王朝。北方的游牧民族鬼方(也就是匈奴的祖先)南下,对商朝造成很大威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臣属商朝的周人,得到代商出征,讨伐鬼方的特权。周人因此发展壮大,和后来的秦人际遇有些类似。

周人实力的壮大,也引起商朝的警觉,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被囚禁处死。季历死后,姬昌继位,以报仇为名出兵伐商。毕竟商朝实力摆着,周人没捞着好,只好韬光养晦,卑躬屈膝。姬昌也被囚禁在于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七年。后来的越王勾践和周文王的遭遇倒是挺像。最终在送了大量珠宝美女、割地求饶的情况下,姬昌才被放回,还被纣王授予征伐之权。

这倒是挺奇怪的事,按说商纣王帝辛其实是个勇武聪颖很有才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的道理,却为何会做出这种给反常的行为呢?

之所以放走姬昌还给他征伐权,是因为商朝正在对江淮一带的东南夷用兵,需要周人在西面保证后方稳定,最起码周人的态度还是不错的,只能说周人的隐忍把纣王给蒙混了。再就是因为纣王虽然聪颖却又性情刚烈颇为自负,可能在他认为周人也翻不起什么大花。

周王姬昌这次不那么冲动了,重用大批贤良之臣,如姜子牙等暗暗进行谋划,内修治政,外联邦交,以德服人,拉拢邻近的方国部落,颇得仁义之名。而后用征伐之权,伐犬戎、密须,稳定后方。出兵向东攻莒、黎、邘、 崇等国,灭商之羽翼。迁都到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灭商的战略而做的部署。

商朝对东南夷征战的这些年,欺压诸侯方国,搜刮民脂民膏,已经搞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了,而商纣王还在酒池肉林,和妲己鬼混,不体恤民情。更要命的是周王任用贤臣良将,而纣王却在残害忠良,杀比干,囚箕子,逼走微子等人。可以说商朝内外交困,已经很危险了。

再具体到牧野之战上来说,商纣王又在战术上犯了致命错误。周武王联军风雨兼程、远道而来,既然纣王正规军兵力不足,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坚守,等待南征东南夷的主力部队回援。有人可能会问能守得住吗?

奴隶兵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对他们来说守城要比在外野战对抗战车的难度小得多了,最起码不会出现一打就崩,大批溃逃倒戈的情况。

另外再看看朝歌的位置,守住朝歌城根本就不是问题。朝歌城东有淇河之险,西有太行山为屏障,地理位置其实是很不错的。商朝前期迁都次数是非常多的,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但是最后一次迁到殷(今河南安阳)以后200年就没再迁过,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商朝这么长时间对国都的经营,城池也不可谓不坚固,据记载南北各有三道城墙,城高墙阔。虽然城池早已损毁,但是如今仍有部分古城墙残留,高约十米,基厚约150米,顶宽约130米。可见当年的朝歌城犹如铜墙铁壁,要想攻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纣王能固守城池以待援军,武王联军闪电战的谋划就不能实现,商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不过即使是这样,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商纣王众叛亲离,暴虐无道,商朝被灭也只是早晚的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