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宋朝作为比较“文弱”的朝代,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呢?后人有对他有怎样的评价呢?

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提到: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仁宗在位,历年最久。……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王安石曾为仁宗的侍从官,当时又为变法做铺垫所以他的评价比较中肯,虽为百年无事,仁宗却在位42年,仁宗的“守”道可见一斑,驾崩的时候全天下的人都嚎啕大哭,就像死了亲人一样,可见仁宗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在札子中王安石列举了仁宗在位时的各种经济、政治、军事措施,宋朝外御强敌,实则破败不堪,王安石作为臣子我认为仍有偏袒之处,肯定了仁宗的整治措施引领百年无事却没有挑出百年之后的灾祸。

总其所述仁宗的特点就是:宽厚仁爱、谦虚简朴,是儒家思想忠实的拥护和实践者。所谓物极必反,太过谦逊仁爱导致外敌越来越嚣张,仁宗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打败他们。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底下出政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当时的宋朝厉兵秣马本可以一战,可自从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以后就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加强军队建设,这也是仁宗太过“上畏天命”不愿做出改变的表现。

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这是周正夫对仁宗的评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仁宗是个“不完整”皇帝,仁宗堪称史上纳谏最快最强的君王,他觉得谏官说的对会马上下令实施,刻不容缓。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仁宗缺少作为皇帝的武断,如果所有人的意见一致仁宗下旨非常迅速;如果有两方意见不一致而争吵,那么到最后多数就放弃了,仁宗作为一个皇帝,判断力只能给一颗星。

这大概跟仁宗的早年经历有关,少年即位,“明肃皇后”刘娥垂帘听政制霸朝堂,汉惠帝刘盈跟仁宗有相似的经历所以在自己的政治判断上总有一些不自信,就像电视剧里仁宗总是对着空椅子问:“你会如何呢,大娘娘”。

广纳谏言是明君的标志,耳朵根子太软又是昏君的隐患,宋仁宗就是这么纠结的一个存在,幸运的是仁宗时期人才辈出,如苏轼所言:“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各路英雄豪杰都汇于此,你上我下虽然有朝令夕改的现象却都是些善政仁道,所以“挑了花眼”的仁宗真是天选之子。

跨过千年历史的今天再看宋仁宗,作为一个守护江山的皇帝仁宗是完全合格的,但处在宋朝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仁宗依然过于懦弱,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真宗向契丹人进贡(而且是战胜之后)首开先例,这些对国家有弊无利或者说弊大于利的措施仁宗没有勇气去突破,只是一味的守,不仅没有清除前朝留下的隐患又和西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为风雨飘摇的宋朝又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