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宣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或称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7岁。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乱,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过,他也开启此后宦官干政的局面。

明成祖时,朱瞻基父亲朱高炽(仁宗)为太子,生性仁厚端重,但有时不免失之于懦怯。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朱瞻基自幼聪慧好学,与生母张氏皆深得成祖的喜爱,所以最终才没有废太子,并对朱瞻基悉心栽培。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十月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因南京地震多发,奉旨前往居守;同年六月仁宗驾崩,宣宗继位。

明宣宗在位十年,重点在治理内政方面。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宣宗原先只将他禁锢,仍前往探视,却被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一怒,将朱高煦用鼎扣住,烧烤至死,诸子全部处死。为了休兵养民,宣宗一改永乐时期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

宣宗整顿统治机构,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而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宣宗实行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减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宣德三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

在宦官问题上,因明代初期宦官多由藩属国进贡或没入各地罪犯家属,在语言沟通上发生很大问题,言不同语只好以书同文来解决,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不过,明太祖苦心谋划的女官制度虽经成祖时期略加破坏,在此时仍发挥其防制阉党之祸的功用,可是宣宗下令容许教导宦官读书一举,无意中却开启了明代宦官干政之先兆,尤其在明神宗后,因气候变迁造成北方官话区大量贫困百姓自宫入朝廷谋职,万历至崇祯(1573-1644年)这71年间自宫入廷的阉宦总计高达三万人,使得教导宦官成为明朝覆灭的其中原因,也是最受后世批评之处。不过与唐朝相比,皇帝并不受宦官控制,并通过宦官来制约大臣的权力。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皇帝崩于乾清宫,时年37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宣德十年六月廿一日,梓宫葬入景陵。

明宣宗遗言:

朕疾今不复起,盖天命也。其命长子皇太子祁镇嗣位,诸王宗室悉遵祖训,谨守藩国。嗣君年幼,惟望圣母皇太后朝夕教训,尔文武大臣尽心辅导,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行丧礼,以日易月。

明宣宗遗诏: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