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一、 严嵩的年少轻狂
在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少年,他出生与边疆之地,从小便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由此体魄强健,力气过人,弓马娴熟。他能带两只弓左右手互射,因此边疆地区的人都很害怕他。
但这个少年仗义豪爽,并没有恃强凌弱,相反他经常杀死家里不多的牛羊来款待客人,以至于杀光了家里的牛羊。因为仗义疏财,这个少年在边疆地区很有名,被称为健侠。
大家可以猜猜这名少年是谁,是赵云?马超?还是公孙瓒?其实都不是,他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董卓。
相较于董卓在历史上的评价,年少时期的他却颠覆人们的认知。而严嵩,其实就是一个"董卓式"的人物。
严嵩在少年时期也有着不凡的经历,他八岁过童生试(秀才),十九岁过乡试,在后来的殿试中严嵩考入了二甲第二名(一甲一共才三人),被编入翰林院,担任一名庶吉士。在明朝有着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因此此时的少年严嵩可以说是半只脚踏进了内阁的大门。
但生活就是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对于严嵩同志来说,显然意外先来了。
正德四年(1509),严嵩的父亲意外去世,按惯例严嵩应该回家丁忧(守丧)三年。以当时的朝堂环境来看,除非你举世皆知,不然等三年丁忧回来,严嵩就要和庶吉士这份闪闪发光的职位挥手告别了。
很显然此时的严嵩还并不出名,并且当时的严嵩也还算孝顺,他对于母亲的突然离世异常悲伤,以至于昏厥晕倒,还因此得了一场大病。
病愈归来的严嵩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官归隐。
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敬佩的决定。少年时期的严嵩放弃了光明的前途,放弃了荣华富贵,远离红尘,只为了纪念母亲而辞官归隐,此时的严嵩是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人。
后来严嵩的守孝期已经过了,朝廷曾多次征召他,但严嵩不为所动,数次推辞,只因为此时朝廷奸臣当道(刘瑾,江斌),严嵩不想虚溜拍马,与他们为伍。可以说此时的严嵩还是一个正直有为的青年。
二、从刚正不阿到溜须拍马的转变
虽然严嵩屡召不应,但毕竟心里还是有做官报国的打算。于是在老师杨廷和(内阁首辅)的推荐下,重新入朝为官,去了南京翰林院。
当时的南京翰林院可谓是鸟不拉屎之地,既无实权,又无实事。每天都在喝茶闲聊中悠闲度过。按照当时惯例,此时已经四十岁的严嵩应该在南京翰林院混到退休,然后回家养孩子。
但所谓无巧不成书,此时的北京正在展开著名的大议礼行动(皇帝给自己的藩王父亲正名),无数的内阁官员因此下马(严嵩的老师杨廷和),也有无数支持嘉靖的人一路高升(严嵩的同乡桂萼)。
由于严嵩和桂萼的关系属实不错,于是桂萼将严嵩调入京城,担任国子监祭酒(从四品),这样严嵩从一个翰林小官一下子连升三级,直接成为了四品大员。这次事件让严嵩懂得了溜须拍马对于升官的重要性,
至此严嵩开始左右逢源,他依附于内阁首辅夏言(同乡),一路高升,从礼部右侍郎升任到礼部尚书(正二品),如内阁。由于当时的嘉靖皇帝仍执着于议礼,所以对礼部十分重视,与严嵩整日讨论礼部之事,严嵩也逐渐取得了皇帝的信任,成为了嘉靖帝的肱股之臣。
但此时的严嵩还没有完全腐化,虽然晋级的手段不太光彩(明朝几乎都这样),但是严嵩此时的心里还保留着一丝良知,他对于国家大事仍然直言进谏,对于认识升降也能做到公平公正,可以说还是一位好官。但此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严嵩发生了改变。
嘉靖十七年(1538),皇帝朱厚熜决定将他爹搬入太庙(他爹是藩王),并且改庙称宗,这一违反祖制的规定引起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纷纷上书斥责皇帝。而此时最尴尬的无疑是掌管这种事情礼部,严嵩作为礼部最高长官(尚书),无疑是左右为难。一方面熟知礼法的严嵩知道这种做法确实是不可取的,应该制止,但如果上书制止自己的礼部尚书将随时不保(支持的人会当)。
鉴于此种情况,严嵩还是写了一份反对改庙称宗的奏折,想要阻止嘉靖帝。嘉靖帝看完奏折后立即召见了严嵩,在嘉靖帝眼里,礼部最高长官可不是用来反对他的。在嘉靖帝的斥责声中,严嵩狼狈的逃离了这里,现在的他终于清楚了嘉靖的意图:他只要听话的臣子,并不是想要正直的臣子。
带着这份思想,严嵩开始了他的创作,一篇《大礼告成颂》尽改前说,将改庙称宗之事说的富丽堂皇,深的嘉靖满意。
从此严嵩大彻大悟,将自己信奉了四十多年的礼义廉耻放在一边,专心做嘉靖的大管家。从嘉靖帝的角度看严嵩,,虽然在他执政期间国库没钱,但是自己炼丹修宫殿一点没误甚至还有闲钱给道士发发工资,严嵩同志可真是个好人啊。
三、你知道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严嵩实在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纵观明史,比严嵩知名度高的人实在是找不到太多。可以说除了魏公公(魏忠贤)外,严嵩可以算是明朝最知名的奸臣了。
在明嘉靖期间,皇帝朱厚熜专心在西苑修道,不问世事,不理朝政。在烟雾缭绕的西苑之外,帝国的真正权利中枢西直房,严嵩大人正在一手决定国家大事(贪污受贿)。于是朝廷的官员升降,赈灾补给全由严嵩大人一手决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几年。《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从历史的角度看,明史的点评较完整的概括出了严嵩的一生,但是并不全面。一方面,严嵩虽然一意的讨好嘉靖帝,百般逢迎,但是也写过很多反对嘉靖帝的奏折,另一方面,严嵩早年为官的时候颇有造诣,体恤爱民,并不只是窃权罔利,为己谋私。
可以说真实的严嵩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他成为奸臣,嘉靖帝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私的嘉靖帝自然需要自私的严嵩。
当然究其根本,还是严嵩本人的原因较多,毕竟即使在嘉靖时期也有着徐阶,夏言这样的正义之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