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严嵩为何被称为青词宰相

在历史上,后人一直都把严嵩作为少数几个贪官奸臣来对待,而且很荣幸,严嵩还是《明史》中的六大奸臣之一。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严嵩的形象都是只会阳奉阴违,心狠毒辣之辈。那么,历史上的严嵩是不是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那样哪,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

明朝历史上出了很多奇葩的皇帝,嘉靖虽然不是那么奇葩,却也好不到那里去,而严嵩就是嘉靖时期的宰相。

嘉靖这位皇帝性情喜怒无常,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尤其是他自从十六岁起,对于道教极度的崇拜,对于从唐代流传下来,用在道教上面的青词很是喜欢。

青词,是源于唐代的一种文体,后期被道教借用,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道教经书手抄本就沿用的是青词这种文体格式。

为了讨好嘉靖,严嵩的心思几乎都用在了如何写好青词,就连在庚戌之变时,敌军都打到了北京城,属下劝他赶快离开,他还责骂属下,说自己正在揣摩青词,别来打搅他。从六十岁左右起,他就研究青词,一直到死,被后世之人称为"青词宰相"。

在嘉靖皇帝喜怒无常的性情下,严嵩这么做,无非是想要保住自己,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虽有些拍马迎奉的意思。

严嵩的功绩

明代中叶,严格来说,严嵩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士大夫了,他没有办法改变嘉靖的信仰,却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为了即将风雨飘摇的国家着想,他坚持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当时的嘉靖皇帝,对道教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到处建造道观,肆意挥霍国家钱财,让本来就空虚的国库更加雪上加霜。严嵩做为宰相,做为朝廷首辅之臣,他不能看着国家就这么完蛋了,为此,他大量缩减宫廷不必要的开支,想尽办法让国库达到收支平衡,减轻老百姓纳税的负担。军饷是稳住军队的关键,严嵩积极的筹措军饷,保证军队的稳定。

在大力提倡节约的前提下,严嵩还在开源节流上下了很多心思,嘉靖肆意浪费,导致财政危机,于是他下令对各地盐税,矿税加重征收,并且派了更多太监下去办差。

严嵩觉得皇帝这做法太过分,连忙召集朝廷各部门官员商议,然后上书给嘉靖,建议他停止加重对盐税,矿税的征收。

嘉靖拒绝严嵩以及各部门的上书,他只有亲自去见嘉靖,向他阐明了采矿的诸多弊端,以及加重税赋的不良后果,嘉靖觉得严嵩说的有道理,于是就停止了征收赋税,这一做法,让嘉靖时期的盐业商人,矿业商人避免了矿监税使之祸,也算是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河南等地黄河决堤,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各地灾民不计其数,为了活命,随时都会出现暴动,造反的事情,严嵩把这事汇报给嘉靖,嘉靖只或者他道教的事情,让严嵩自己看着办。

严嵩没办法,只有亲力亲为,亲自在一线指挥救灾。等到灾情过后,他很重视灾后的安置和重建工作,同时盯着工部,对灾区重建援助。

灾情过后,面对物价飞涨,严嵩还下令打击不法商人,打击囤积居奇,让政府部门准备了大量的平价大米卖给平民。沿海地区,大量的倭寇经常骚扰,严嵩采取了防御为主,乘机反攻的策略,启用了一大批将领,其中就包括戚继光等人。

据文献资料记载,严嵩在铃山隐居时,结交了很多名士,诸如大学士王明阳等都纷纷跟他来往。

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严嵩

从以上严嵩所做的事情来看,他怎么都不像是个奸臣,也没有干过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反倒向一个为了国家,为了社稷,勤勤恳恳工作的人。那为何他还被定为奸臣呢,我个人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大明朝一些国人学者的功劳,在儒家文化中,君主的地位是绝对的,君主是不会犯错的,犯错的都是臣子,国家治理不好第一个要追究的是管理国家的首辅大臣,而严嵩就是宰相,统领百官的,也是治理国家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写史书的人,他们做为国家专门的修史者,把皇帝捧得高高的,而对于已经被处死的严嵩,要以奸臣的形象来承担皇帝犯下的错误,于是严嵩就被史书写成了奸臣,而且永世不得翻身。

三,是要归功于明代的文学家,以及后世的戏曲等,严重丑化了严嵩形象,让不明白真相的老百姓从此相信,严嵩就是误国的大奸臣,并且深深在老百姓心里扎根下来。

"平生报国为忠持,生死从人说是非。"这是严嵩临死的时候写下的,也许就是他一生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