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我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

历史上,能够登上皇位的大多都是有能力之人。尤其是开国皇帝,他们往往都是有着诸多功绩的。自古以来,我国的朝代更替便很是频繁,而每一个朝代都是由一位杰出的帝王开启的。譬如秦始皇,他一统六国,让东土成为了一个大家庭。他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让社会的发展更加稳定;

再如汉高祖刘邦,他把动乱的秦朝给统一了;又如汉光武帝刘秀,开创了东汉盛世,让胡人不敢南侵;还如隋文帝杨坚,他不仅统一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以来的动乱。还开辟了科举之路的先河。可见这些开国皇帝的功勋确实卓著。

不过也有一位帝王,他虽然不是朝代的开辟者,但却似乎是他开创的国家一般。同时他也打破了封建社会一直以来的官爵世袭制,并且后来还开创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这位皇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

而唐太宗则是开创了“贞观之治”。而提到“贞观之治”,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也懵懂得它是一个盛世。可是这个盛世的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其实很多人一知半解。那么,唐朝历史上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被李世民给开创出来的呢?这得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开始说起。

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李渊立为太子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次子,在唐朝未平定之前,李世民便建立了许多功名。因此在天下平定之后,他便收获了不少的好名声。而这一点让当时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很是不满,因此他联合了弟弟齐王李元吉以及其他一些大臣,开始对李世民发难。

而李世民因为不满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等人对其门下之人的陷害,最终他忍无可忍,将愤怒彻底爆发了出来。随后他便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而在这场变乱之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儿子。

而后唐高祖也被李世民的狠心做法给逼得无可奈何,最终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但从这场宫变过后,李渊再无力与李世民抗衡了。

二、李渊内禅,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

其实李渊本就是个宽容大度和优柔寡断之人,对于犯了大错的李世民,他也是持以宽容态度。可是李世民很是果断,他生怕李渊会对其进行保护。

便渐渐地将其架空,而成了光杆司令的李渊不得不将自己的皇位禅让出来。从而让李世民当上皇帝,他自己则当了太上皇,过起了清静无为的生活。

李世民登上了皇位之后,便开启了他的统治时代。在他登基之后的第二年,他将年号改为“贞观”,而这便是后期“贞观盛世”的名称由来。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位不错的帝王,他对国家有自己的一套治理方法。

三、李世民汲取教训,开创贞观盛世

其实李世民登基之时,唐朝的社会情况并不算好。因为隋朝末年百姓们刚刚经历一场战争,所以到了唐朝之时,国家的人口比起隋朝时减了不少。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时,整个国家仅有290万户人口。

显然,对于古代农业大国来说,人口才是生产力。因此李世民汲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对国家的治理有了自己的想法。遂决定励精图治,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而具体的体现如下所述:

1、政治上任贤用能,整饬吏治

对一个国家来说,仅靠帝王一人治理必定是不行的,因此唐太宗十分重视官吏在朝堂之上发挥的效用。唐太宗在位期间,他为了整顿朝堂,决定让人广开言路,对自己不断提出建议和评判。

甚至有的人的谏言让自己当场下不了台,魏征就是很好的日子。可是唐太宗非但没有责怪于他,反而重赏了魏征,而且之后还大力重用魏征。

其后,唐太宗还对官吏制度进行了改革,去除冗余的官员。其中也让宗室出任地方官吏,革除他们坐享其成的恶习,并让他们发挥职能效用。

另外,唐太宗为了保证吏治的清明。他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并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并且他还亲自对一些地方的都督、刺史进行了考核,对他们进行升降处理。

而且唐太宗还规定朝廷五品以上的京官要轮流在中书省值班,这样他便能方便召见地方官员,并且第一时间垂询民间疾苦,从而更好地把握施政的方向。可见唐太宗在政治上颇有自己的一番想法,而他的这些作为也让整个朝廷的效率变高了。

2、经济上勤俭节约,大力发展生产力

经济是国家发展之本,唐太宗登基之后,便大力提倡勤俭节约。所以他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身作则。并大力发展老百姓的农事,使得生产力得以提升。

同时他深知农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能够减轻农民们的负担,太宗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且革除了“民少吏多”的弊病。

从而一头减轻了老百姓的赋税劳役负担,一头还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使得民生得以好转。从而使得农民可以安定生产,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唐朝的农业经济已经逐步复苏过来了。

另外,在商业经济上,唐太宗也下足了功夫。早在汉朝“丝绸之路”时,我国便开始与西方国家互通物质产物,而这条“丝绸之路”在唐朝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唐太宗设立了安西四镇,让东西方的往来更加安全有秩序。所以在贞观年间,我国丝绸之路的途中经常会看到各国的商品,这不仅对唐朝的经济有帮助,还对我国文明发展有帮助。

3、文化上用科举代替门第,储备天下人才

说到唐太宗,有一点不得不说的便是他对选官制度的贡献。到了贞观时期,朝廷选拔官员不再按照门第来分,而是正式开创了科举制度。而科举不分门第,即便是寒门子弟,只要有才能,便能参与科举考试,而后被择优录用,成为朝廷的官员。

这种科举代替门第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机制。显然,唐太宗此番作为难免会得罪一些贵族,但对国家来说官吏将变得更加优秀,对朝廷而言乃是一件幸事。

另外,唐太宗还设立了弘文馆等科教兴国场所。从而让国家的人才得以储备起来,而且也提高了人才的质量,这对国家后世来说都是十分有帮助的。而科举一事在我国延续了千年,由此也能够看出唐太宗的才能。

4、军事上多次用兵,平定周边不安分小国

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必定会有外敌的侵扰,贞观年间亦是如此。面对外敌,唐太宗态度十分强硬。东突厥来犯,他便派大将李靖出师塞北,率军平定东突厥;从而奠定了唐朝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吐谷浑侵扰边境,唐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大将出击。结果将吐谷浑收编到大唐的名下。

面对不臣之举的高昌,唐太宗派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出击讨伐,结果高昌被收服。随后唐朝便在高昌首府交河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在和薛延陀作战之时,唐军势如破竹,让人将不老实的薛延陀首领杀死,而后让新立的首领臣服于大唐,就此薛延陀宣告灭亡。由此,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此外,唐朝在漠北设立了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了单于都护府,让疆域得以开阔了起来。可以说,唐太宗在军事上丝毫不手软。也是因为这样,唐朝的威望更大,四周的小国也渐渐安稳了下来。其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做法才是最让人民喜欢的,这也难怪唐太宗虽然弑兄却依旧受到人民的爱戴的原因了。

5、外交上采用和亲与外族建立关系

不过军事上的强硬并不代表唐朝之时我国就没有外交,在外交上唐太宗还是比较重视的。唐太宗一贯采用和平外交的方式,尤其是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唐太宗十分开明。

为了能够减少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血统融合和文化融合,并起到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唐太宗决定采用和亲政策,用姻亲来加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

比如他利用文成公主与吐蕃的松赞干布建立了姻亲。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使得唐朝与吐蕃二国友好往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便有了“唐人“的新称号,中华民族的基础也就是这么打下的。也正是唐朝开明的外交政策,使得中西经济、文化得以发展。

到了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由此可见唐太宗在贞观年代的文治武功。

贞观之治的社会表现:

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唐朝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社会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也逐渐稳定了下来,人民生活变得安定,社会现象也变得更加公平。

那些为了生计而四处冒险的人稳定了下来,犯罪的人也急剧减少。所以唐朝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就是国家富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到了后期,唐朝经过唐太宗和君臣之间23年的努力。使得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而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到了夜不出户、路不拾遗的程度。直到如今,那个时期人民的生活依旧是一段美话。

而到了永徽三年(唐高宗李治年号,也即公元652年)之时,唐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80万户。贞观盛世不仅让唐朝的百姓们过上了一段安稳的生活,也为后来的大唐全盛之世“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总评:

虽说李世民弑兄违背了当时唐朝的道德规范,但是作为一名帝王,他确实是优秀的。李世民对国家有自己的思考,他对当时唐朝的情况也有自己的分析,因此他才会做出这么多正确的决定。

唐太宗是位能人,他在位期间人民们渐渐从战争的阴影当中走了出来。并且迅速找到了各自的定位,安顿了下来,由此社会也从恢复走向了发展。

显然,贞观之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个盛世的开创需要贤能的领导与众人的配合。更可贵的是这个盛世对后世的君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之后唐朝百姓们的生活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