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在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个中国封建盛世的典范一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其繁荣的社会经济,发达的科学文化,统一的国家主权,频繁的中外交往,富足的人民生活,使得当时的大唐王朝,繁荣昌盛,正可谓“太平盛世”,至今仍让后人称赞。

“贞观之治”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开明盛世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与文化遗产,成为后世竞相与学的榜样,本篇文章我们就以“贞观之治”为主题,一起浅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看看贞观之治是如何演变过来的

一、隋朝亡,唐朝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ー日之寒”,一个庞大的帝国走向灭亡,并非是一日造成的,也并非是一人造成的。隋朝末年,隋炀帝荒废朝政,贪恋美色,骄奢淫逸愈加変本加厉,过分消耗国力开通南北大运河,过分剥削老百姓使得民不聊生,而此时的隋炀帝并没有从根基开始整顿国家,却毅然选择了发兵远征,使得国家百姓雪上加霜,最终引发了民间起义。

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 ——《陈君宾传》

茫茫千里,人海断绝,鸡犬不闻一一《魏征传》

原山西太守李渊也是起义之ー,李渊原为隋朝官臣,长期为隋朝做贡献却得不到隋炀帝的重用,在自己儿子李世民的反复劝说下,发动兵変。短时间便集结大军,公元613年,隋炀帝在朝被杀,历经38年的隋王朝终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继位,改国号唐,唐朝建立。国家的发展必须要稳定国家根基,而黎民百姓便是国家的根本,百姓生活好了,国家自然昌盛,百姓若处于水深火热,那国家定不长远,这也是历代君王所考虑的重要事情之ー。

二、玄武门之変

在李渊成为皇帝以后,战绩显赫的李世民并没有被封为太子,而是封给了李建成。天下必归枭雄,在一场精密阴谋的策划中,李世民率兵在玄武门拦截了李建成、李元吉,行事利落果断,成功射杀了李建成跟李元吉,趁热打铁,威逼李渊交出了兵权,并主动让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三、贞观之治的形成

而李世民上位以后,面对残破的当朝局面,总而言之是非常头大。

①隋末战争给国家带来重创,人民生活落魄,经济千疮百孔。

②朝廷政治局面不稳,统治阶级矛盾重重。

③民族矛盾日渐严重,国土边疆战乱纷争连连发生。

李世民心中明白,要想重整山河,达到繁荣昌盛,解决以上这三个局面成为当务之急。李世民为人开明,善于总结,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选拔人オ,虚怀纳谏,注重法制建设,采用灵活的民族政策来处理民族问题。

1、与民调整,大力发展生产

隋朝灭亡的教训给李世民提了一个醒,他看到了民众力量的伟大和可畏。在他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体,声声不息。当君主的如果通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发政权的颠覆。正是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李世民反复强碉,要以百姓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在这种理念下,李世民定下了抚民以静的政策,形成了一整套以民为本的思想,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措施。故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一步步开展起来。

2、选贤任能,人尽其オ

唐太宗深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オ,虽仇不弃”,李世民善于纳贤由来已久,在武德四年,身为秦王的他就创办了文学馆,广泛搜罗贤オ,既有以诗赋文章著称的虞世南、禇亮、许敬宗,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孔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集聚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人。18学士组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团,为“贞观之治”的制订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对“贞观之治’起到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3、广开言论,虚怀纳谏

李世民不同历代君主,李世民在经历了隋朝灭亡以后,他深知隋炀帝居高自傲,一意孤行,不听他人劝阻,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正是汲取了如此教训,李世民坚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而此话原出自魏征口中,李世民也深表赞同。魏征是“贞观之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之一,而魏征也是第一个敢在李世民面前直言不讳的一名忠臣,在后面魏征去世以后李世民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而魏征的存在便是李世民的其中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进谏时刻提醒着李世民的过失,从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决定。事后李世民广开言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鼓励各大群臣直言进谏,据统计,前后向李世民进谏的不下三十人,如魏征、王珪、马周、岑文本、褚遂良者犯颜直谏。尤其是魏征“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强”,敢谏、善谏、能谏先后进谏不下二百余事,太宗大部分予以采纳。贞观时期君臣的直谏与纳谏,使得贞观时期政令的得失常能反省,调整有效地防止了因个人专断而造成政策上失误。

4、法治与法律条文的制定

一个清明社会的出现,必须依法制作为前提,而且保证执法的公平性,自李世民登基开始便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武德律,制定贞观律,完成唐律硫义,对后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律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执法,李世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人规定出制度就要有人执行,王公大臣,亲戚故友概不能外,哪怕是自己犯了错也要执行规定。皇帝以身作则,执法如山,在朕即使天下的时代敢问还有哪位皇帝像李世民一样?

5、利民政策实施与人口计划生育

在封建社会,粮食的丰欠与水利条件息息相关。都江堰的建成促成天府之国的千年富庶与稳定,一次洪水或一次大旱,都可以致百姓颗粒无收,而且可能造成社会动荡,政权动摇,为了加强水利建设,唐太整顿治水机构。贞观年间,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在国家政策的实施下,百姓连年丰收。

在农业社会发展经济下,还有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人口。隋末战乱,北方突厥掳走大量汉人,同时不少汉人为避乱而纷纷北逃。导致人口锐减,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仅存200余万,不及隋朝鼎盛时期的四分之ー。李世民继位以后,马上意识到人口严重缺乏的问题,迅速增加人口,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稳固住汉人人口,唐太宗还规定,男20女15为法定结婚年龄,生男丁的家庭则予以适当奖励,无能力娶妻者,政府给予帮助,李世民还把婚姻及人口增加情况纳入地方官吏的考核指标,作为升降的参考。到了李世民之子唐高宗即位的永辉三年,全国登记的户数达380万户,人口近两千万,比武德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人口是维系一个政权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检验治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6、收复边疆统一国土与文化传播

因为唐太宗本身带有“胡人”血统,能较平等地对待各民族,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不轻易发动战争,只是把战争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周边归降的少数民族“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羁縻统治。对那些恶意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解决,先后击败吐谷浑、征服高昌、龟兹、等。总的来说,唐太宗在收复边疆所实施的都是怀柔政策,都是以礼相待、以德服人、担诚相交、平等待之オ能让他们真心归附。贞观15年,16岁的文成公主披上嫁衣,这位聪慧美丽,饱读诗书的公主远嫁到遥远的吐蕃,成为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这也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联姻策略,不仅联姻婚事而且还让文成公主带着大唐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业品,甚至大批工匠和乐队,长途跋涉进入吐蕃,让汉人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西藏传播开来。唐朝威震,寰宇天下,各族感恩戴德,纷纷融入唐朝大家庭,俯首称臣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寓意为天下的共主,唐太宗李世民受到各少数民族此爱戴和感恩的背后,折射的是大唐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所具有的强大的归附力和影响力。

四、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贞观时期,唐朝版图超过强大的西汉王朝。贞观14年,唐朝疆域东至东海,西至今天的新疆,南至现在的越南,北抵蒙古大漠,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唐太宗统治下的“贞观之治”的强盛,不仅表现为社会稳定,经済发展迅速,疆域辽阔,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享太平时代,而且,文化上的建设、国外的外交政策以及引进学习国外文化等等都促进了唐朝的发展。

贞观时期唐太宗所实施一系列政治措施使得官政廉洁,百姓生活安康富庶,而且期间衍生出很多的民俗文化,像唐诗、诗词、诗歌均是为了歌颂廉明的君主和太平的盛世,文化的迅速崛起也促进了盛世大唐的发展,对后世的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朝以后,“贞观之治”也引后世历代君王学习,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说:“太宗时的政治与教化十分完善,从古至今,没有人可与之媲美,后世帝王只要以唐太宗为楷模,就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不朽功勋,而不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唐太宗的政治思想与洁身廉明、虚怀纳谏、统筹治国的精神是为皇帝中的楷模,引得后世君主学习,对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