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历史典型的“将相和”的局面,自然就是廉颇和蔺相如了。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课文当中也讲述了这段历史,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当初蔺相如先是出使秦国,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之会上与秦王唇枪舌战,挽回赵王颜面,因功被封为上卿(战国时期赵国最高官职),位列廉颇之上。为赵国出生入死的廉颇内心不忿,不断挑衅蔺相如,但蔺相如为国家大局,不与其争论,廉颇被蔺相如的公心所感动,于是大大方方的去向蔺相如请罪,最终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负荆请罪”也成为了千古美谈。时值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主内,廉颇主外,赵国国力昌盛,成为东方六国中唯一能和强秦匹敌的国家。

尽管这两人封侯拜相,可是这两人的结局如何呢?想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没有去了解过的,那么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两位结局的话,那就是悲惨。

先来说说蔺相如的结局,之前他在赵国的地位是极高的,而且赵惠文王也非常赏识他。但是当赵惠文王离世了之后,这局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继位的赵孝成王在内政外交上犯了许多重大失误,并且开始削减蔺相如的权利。后来在秦赵长平之战期间,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孝成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并没有听从蔺相如的忠言,蔺相如也在长平之战期间抑郁而终。一代历史贤臣结局竟然如此的悲惨,可笑赵国国力衰减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廉颇的结局同样也是很惨的,当他的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就逐渐不被赵王给重视了。赵孝成王之子赵悼襄王继位之后,立即解除了廉颇的军权,改用乐乘为主将,廉颇不服,率军攻打乐乘,而后逃亡魏国。后来秦赵再起争端,赵王想重新启用廉颇,于是派使者去请回廉颇,但廉颇的仇人郭开让使者进谗言,说了很多廉颇的坏话,赵王便打消了启用廉颇的念头,廉颇最终客死他乡。

其实纵观赵国的这段历史你会发现,赵国的丢城失地不是因为外部势力强大,而是赵国自毁长城导致的,先有蔺相如、廉颇,后有李牧,名臣良将也挽救不了穷途末路的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