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传位给朱允炆,朱允炆上位之后,见诸位皇叔势力甚为庞大,实为一大隐患,便对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开始了削藩行动。建文元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

燕王朱棣在情况交加之时,选择了起兵造反。我们可以看到,燕王并非一开始就决心谋逆,但削藩已经到了不容得他犹豫的地步了。虽说,朱允炆上位,朱棣心存怨恨,论能力,朱棣的能力远在朱允炆之上,论功劳,朱棣战功赫赫,论辈分,朱棣是朱允炆的叔叔。所以,朱标死后,按理说,太子之位应该由朱棣继承,但是,朱元璋却义无反顾的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朱允炆。朱棣为此肯定心存怨恨,也有心想推翻朱允炆自己做皇帝,可是,这一切却都是想想而已,并没真正付诸行动。但是,朱允炆一心削藩,当刀已经架在朱棣脖子上的时候,朱棣只能是下定决心造反。可以说,朱棣造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

朱棣的成功有多方面的,但绝非机缘巧合投机取巧。

朱棣在20岁时做了燕王,受封于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对于燕王来说,此后能够以王爷甚至皇帝的身份,吃苦耐劳、顽强彪悍,亲临战争第一线,甚至是直接与敌人正面格斗,并且能够将一大批中下级军官团结在自己身边,屡战不退、败而不乱。他年轻时便在北部边疆的军队中有非常高的声望。朱棣从小便行军作战,战斗力非同小可。同年龄的朱允炆还只是个温室下的儿童,从心智上,就不占上风。

朱棣的军队,朱棣起兵时只有八百人,后来北方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加入进来,这些人长年行军作战,战斗力与作战经验非常强大,朱允炆的军队是远远不能比的。还有一点原因也是比较主要的,那就是,朱棣在宁王手中收买了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朵颜三卫骑兵。

再看朱棣靖难时期的助手,有朱能张玉丘福等人,还有姚广孝这样的得力谋士,反观朱允炆,手下齐泰方孝孺等人都是饱读诗书,却只会耍嘴皮子的儒生,手下大将更不值一提,朱元璋时期硕果仅存的只剩耿炳文一人,然而朱允炆派耿炳文去攻击叛军,事实上,耿炳文是个防守专家,只会固守,不会进攻。李景隆,军事白痴,纸上谈兵之徒,论作战,与朱棣毫无可比性。

内应,李景隆与朱棣据说私交是非常不错的,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朱棣从小便跟随李文忠东征西讨,与李景隆关系更为密切。白沟河之战,李景隆以50万大军攻击朱棣10万士兵,却落得个惨败,不得不值得怀疑李景隆是不是故意的。然而更具说服力的是,当燕王大军兵临南京之时,李景隆直接开城投降,朱棣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南京。

燕王的成功绝非偶然

首先,燕王具备夺取天下的实力,他的队伍将帅众多,并且忠心耿耿。在头脑上,朱棣远胜于朱允炆。在后来的永乐盛世之时,朱棣的能力尽显无疑。朱棣夺得天下,虽说生灵涂炭,但是却使国家更为强盛,何尝不是件好事,成祖的功绩,要远远大于他的过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