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大明是中国古代非常强盛的一个朝代,朱元璋带领军队击败元朝和其他反抗元朝的军队,最后建立了大明朝,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皇位继承混乱,自己就坚持立嫡立长,立长子朱标为太子。

当时的太子在朝廷非常有威望,也是最适合的皇位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 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

但是朱允炆还非常年轻,在朝廷中远远没有自己的叔叔们威望高,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继承皇位,他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削藩,削弱自己叔叔们的势力,有的叔叔不敢违背圣旨,都服软了,但是燕王朱棣却不服朱允炆,他起兵对抗朝廷。

朱允炆在削藩的时候收回了朱棣的兵权,还把他的兵马全部调走了,北京的军队也重新派人掌控,朱棣已经没有可以用的军队,他决心起兵的时候,身边只有800个侍卫,但是朱棣最终却击败了朱允炆,夺得皇位。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太祖朱元璋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 [6]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7] 。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这其中,“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不过太祖的成法里面还有一条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这不过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且,在朱元璋的太子去世之后,他认为朝廷中的功臣太多,害怕自己死后,朱允炆压不住这些功臣,于是就把这些功臣几乎杀干净了。

而这些功臣里面有很多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这些大将都被朱元璋处死了,在朱棣起兵之后,朝廷中再也没有能胜过燕王朱棣的将军,朝廷中的剩下将军在军队中的威望也没有朱棣高,和朱棣的对战中,在这些将军的部下里,有的人甚至带兵向燕王投降。

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由皇帝、藩王、外戚、驸马组成的家天下体制,应该能够在权力、礼法和亲情的共同作用下稳固地支持大明王朝的江山。然而,文弱的侄皇帝与身边的书生们未能掌握制约桀骜不驯的叔王的办法,朱元璋最初设计的制度终于酿成大祸。在这场战争中,皇亲国戚们纷纷参战,投向不同的两个阵营。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原因直接导致了朱允炆被朱棣击败,朱允炆的将军打仗不如朱棣,威望也不如朱棣,被击败已经是在预料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