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东汉末年,朝廷羸弱不堪,导致民怨四起,引发黄巾起义。此时的天下群雄逐鹿,你争我抢,好不热闹。而后时过境迁,董卓袁绍先后离世,最终形成一个天下三分的局势,那便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势力、刘备“刘氏之后、光复汉室”的阵营以及孙权“接替兄长、割据江东”的军团。

然而三方势力虽风光一时,却无法风光一世,在各自老大相继撒手人寰后,终归还是三国归晋,便宜了那司马家族。

却说那司马家族,运气虽好,但治国实力却差得很。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国之后建立西晋政权,却无法做到治国有方,长治久安,故而就算是从灭吴之日算起,也才仅仅统治了37年而已。这其中的缘由,很大程度是因为那西晋王族在大一统之后,举国欢庆,极度沉迷于奢侈腐败的生活之中,至于治国理政?对不起,没那闲工夫。

所以,以晋武帝为首的权贵集团所带领的政治风气,那算得上是黑暗至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买官卖官的行为盛行不断。统治者昏庸无能,各诸侯国势力过于强大,再加上后来的大量游牧民族疯狂内迁,直接导致了西晋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无法控制局面,各民族各自起兵,乱我中原,史称“五胡乱华”。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之后,西晋王朝元气大伤,再无统治天下的能力,故而无奈灭亡。

自此,历史进入了“十六国”的时代。

十六国,分别指的是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而豪言万丈,自称己方军队可“投鞭断流”的主人公,便是这其中前秦(氐)的君主——苻坚。

要说这苻坚呀,出身高贵,实乃真正的皇室后代,他的爷爷是前秦惠武帝苻洪,爸爸苻雄虽未担任皇帝,但也凭借自身能力,高居丞相之位。而且,苻坚为人可不像西晋那些昏君,在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审时度势、任人唯贤,在位前期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重用汉人王猛。

要知道,苻坚乃是氐族之人,并且统治地区在汉人地界,而相比于同期的其他君主,在识人用人方面,能做到这一点的,并无一二。所以,在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再通过加强生产、促进发展,终让前秦的势力强盛,实力强大。

尤其是在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两个方面,甩了同时期其他几个政权主体不知道几条街。而正所谓,“落后便要挨打”、“弱肉强食”,更何况那是在一个多个政权并存的时期。所以,苻坚坚决选择以军事力量,强行出击,先后攻灭前燕、出兵西拓、北取代国。

最终在顺顺利利先后消灭了北方多个独立政权之后,前秦的实力也达到了一个顶峰,那便是一统北方,且顺便攻占原来由东晋统治的蜀地,占领长江北部大部分的地区,从而形成一个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一直到此为止,我们本期的主人公苻坚那所带给世人的形象都是美好的、高大的、暂无负面影响的,然而要说人无完人,也必然没错,套用在苻坚身上,也同为适用,那是因为,在公元383年,发生了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也算是苻坚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然,此为后话,姑且按下不表。

就在公元375年,苻坚为政期间,最器用之人——王猛,不幸去世。其实早在前文中,就已经提及这位人物,而我们也必须知道,就这么一位汉人,对于苻坚及其他的前秦政权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王猛呢,一生倒是经历颇多,不仅出身贫苦,小时靠贩卖小物件为生,而且在刻苦学习,认真研读军事文著,了然天下风云,欲出仕指点江山之时,却苦于无缘遇到赏识之人,且所辅之君王,皆不成才不成器,无奈之下,只好退居西岳华山之中,计划静等明主的出现及邀请。

然而,倒也巧得很,在苻坚即位之后,经人介绍,了解到当世有如此一位贤人在静待明君,好不欢喜,故而前往山林之中,恳请王猛出山辅佐。在谈论之后,两人感觉甚是投机,实乃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那般,故而达到这样的一个结果——既然你诚意邀请,那我也不再推脱,走起!

从此,两人精密合作,我治国,你出策,才令前秦有了前文中所述的空前强盛之形势。而就在王猛离世之前,也曾特意嘱咐苻坚并十分明确地告诉他,鲜卑、羌虏乃是死敌,终成祸患,理应尽早除之,以利社稷;但万万不可对东晋图有不轨。

其实站在王猛角度,有这个想法也很好理解,毕竟东晋虽地处江南,但好歹也是承继正统所来的政权,如若攻之,至少在情理名义上,前秦方面是站不住脚的,这也便违反了“人和”这一重要因素。而相对来说,鲜卑、羌虏这两位便是“弟弟”了,想打,那便打了,更何况打完对我们前秦还是有利的呢?

但是难就难在,一个人,成功久了,难免会有所膨胀,苻坚亦不例外。而且如若王猛尚且在世,那多少会对苻坚产生的膨胀想法起到一个压制、及时纠正的作用。而他这一撒手离去,即使当苻坚冒出想发兵攻打东晋的想法之时,大多数朝中老臣都表示坚决反对,劝诫君主不可忘却丞相王猛的临别嘱咐,但却依然于事无补,根本改变不了苻坚此时的想法。

故而,终于在公元383年,苻坚不顾众臣反对,一意孤行,带领着号称可以“投鞭断流”(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前往东晋方向,意图讨伐东晋,一统天下。

而双方最终在淝水之处进行遭遇,开展了闻名至今的淝水之战,结果落得大败的悲惨下场。要知道,这淝水之战,之所以如此有名,在于它的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并且经此一战,前秦实力大大削弱,从此开始走上逐渐衰弱灭亡的道路。

当然,也正是这场战役,成全了东晋的指挥官——谢安,名将——谢玄、谢石等人,更是由此产生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典故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苻坚的鼎鼎大名、声望气势,也由此急转而下,成为世人笑谈。

必须得承认,当我们现在再次提及“苻坚”这个名字,能立马想起的,除了前秦君主,大概也就是“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对他个人来说属于负面影响的成语词汇了。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位平生大部分时间有勇有谋的历史人物,最终落得一个如此结果,实乃可惜可叹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