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10 来源:hao86 忽必烈称帝 忽必烈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忽必烈在称帝之后,派使臣去日本“通好”,日本不但不答应,反而痛斩来使,忽必烈大怒,发动14万大军讨伐日本,但却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为何天下无敌的元军会败给日本?日本人对付元军有什么奇招吗?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一、忽必烈称帝,欲一统天下。

蒙古帝国在同南宋联合灭掉金朝以后,便同盟军南宋反目,接着发动了吞并南宋的战争。双方打了20多年之后,互有胜负。在宋元双方战事处于相持阶段之时,忽必烈于1260年称帝。当然那时他还不是元朝皇帝,而是大蒙古国皇帝。鉴于蒙古帝国的强大,同年,高丽便向其称臣,成为蒙古国东藩。

1264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正式定都大都。此时的忽必烈意气风发,尽管南宋还没被完全灭掉,但已不在话下,中州大地似乎已尽收囊中。这时他有更大的打算,他有包举宇内、一统天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意,于是又把眼光投向了东海。首先进入其眼帘的便是日本。他当然要把这个岛国先收之麾下。但鉴于南宋战场上还在大动刀兵,他也不想伤筋动骨对日本有太大动作,于是先不动武,先来文的,若日本有什么想法,再来硬的。于是在1266年,他先派藩国高丽的使者去日本,以“通好”之名,劝日本归附大元朝。

二、忽必烈第一次征伐日本。

在先后四次对日本派使者并被拒之后,忽必烈决定对日本动武。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任命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东征日本。元军以强大的攻势很快就攻下来日本的马岛和壹岐岛。然后又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在战斗中丧生。10月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第二天登陆。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对此,日本镰仓幕府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发出了紧急动员令,急令各地守护武士按照事先指定的防御计划,迅速带领兵马向博多湾、大宰府等北九州沿岸要地集结迎战。但日本数百年来未与其他国家发生过战争,日本武士的战术还是比较原始的“一骑讨”战法,即由高级武士带着自己的家臣发动冲锋。

而元军中不仅有以骑兵突击为长项的蒙古军,还有讲究排兵布阵的汉人军队,同时,元军还使用了其横扫欧亚大陆的重型武器“铁炮”。这样,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不但在战斗力,还在战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让日本武士损失惨重。

然而毕竟在日本的本土,战争时间一长,元军的优势就会下降,比如日本多山,而元军却不擅长山地作战,无法突破九州岛崎岖的地形进入九州腹地。且日军战斗意志顽强,坚决抵抗,给元军也造成了不小损失。后来元军火药和弓箭都将用尽,副元帅刘复亨又不幸都中箭落马负了重伤。见战况不利,元军元帅忻都下令退回船上进行休整。

可当晚便发生了意外。海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台风,元军船只被倾覆二百余艘,落水淹死者不可胜数。

第二天,当日军又来交战时,发现海面上已经空无一船,只有随波漂流的尸体和碎木,待抓到了幸存的元军俘虏后才知道,元军遭受台风死伤过半,其余已经撤退回国了。日本人欣喜如狂,逃过一劫,而元军在遭受台风打击后好不容易撤回本土,只剩下一万多人。至此忽必烈第一次征伐日本以失败告终。

三:元朝使臣被日本斩首,忽必烈怒发14万大军再伐日本。

元军远征日本失败回国后,统兵将领们因害怕忽必烈追责,便隐瞒了不少损失,只对元世祖忽必烈汇报了“官军不整,又矢尽”,就是说因为路途遥远,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但损失不算严重,只是小负;不过此战也确实让日本人尝了不少苦头,领教了我天朝之威。言外之意,日本人害怕了。这让向来自负的忽必烈认为这次远征日本是并不是失败的举动,反而功绩不小,已经给了日本足够的教训。所以他还像之前一样,再次派使臣向日本“通好”。

1275年,忽必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计议官撒都鲁丁出使日本,再次宣谕,让日本臣服大元朝。但在第一次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日本镰仓幕府并不买账,而且打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将三位使臣以及书状官董畏、高丽人徐赞共五人全部斩首。

六月初,东路军绕过对马和壹岐岛,进入博多湾,攻克了志贺岛。但因为日本镰仓幕府已经在博多湾附近建起了牢固的石堤,元军战舰竟找不到一处可以登陆的地点,只好停泊在海面。

以后一个月里,元军多次强行登陆失败,日军也多次进行偷袭,双方各有损伤。于是元军退到肥前的鹰岛,等待南路军赶来会合。

七月初,南路军终于到达,两军会合,再次发动进攻。但在日军的顽强阻击下,仍然未能取得进展,反而损失惨重。待到八月一日夜间,再次出现了意外,海上突然刮起了剧烈的台风,元军舰船面对如山巨浪,互相撞击,多有沉没,士兵溺死者甚众。这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就是被后来日本人称为的 “神风”。当时只有张禧部军队事先在平户岛筑垒,避免了大风袭击。

损失如此之巨,再加上对台风的恐惧,元军统帅们都已斗志全消,只想逃走。只有张禧没有气馁,鼓舞大家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但遭到主帅范文虎反对,他完全不听取张禧的劝说。八月五日,范文虎等人丢下部队,乘船逃走。张禧无奈之下只得尽量挽救士兵,由于大部分船只被毁,他只有将船上的七十匹战马赶入海里,让士兵上船。尽管如此,仍有近十万士兵被扔下,因为船只都沉没了,他们连逃跑都不可能。

四:元军惨败的原因,难道果然是“神风”帮助了日本人吗?

忽必烈对日本发动的两次远征,特别是第二次的惨败,让后人不断提起,让元朝人,甚至是后来的中国人耿耿于怀。假如当时元军胜利了呢?是不是会吞并日本?或者至少日本也成了元朝的藩国了。但事实是,日本一直是独立的。

战争失败了,但许多年来,人们对它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许多种猜想。日本人把他们胜利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神风”的帮助,他们认为两次元军的失败都是因为及时刮起了台风,是天助日本,所以他们把那次台风称之为“神风”。不过后世学者认为,那只是日本人故意神化自己罢了。其实元军失败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日本人准备充分。自第一次元军伐日失败之后,日本幕府就开始做准备了,因为他们认为不久元军可能再次来攻。所以他们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练兵,并学习元军特别是汉人的战术体系,他们还在很多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他们在博多湾沿岸长达十多公里的地带修筑了一条高约六尺、厚约一丈的石坝,日本人称之为“元寇防垒”,随时准备迎战。

第二是日本人的顽强。还有元军的不团结,元军有蒙古人、汉人和高丽人组成,很难形成一个向心力。还有做为主帅的范文虎的临阵逃脱,让元军群龙无首,使军队士气暴跌,很快崩溃。

第三才是台风的影响。台风尽管给元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可是台风是在元军多次抢滩登陆不成、退回到海上之后到来的,只能算是给元军的失败造成的最后一击,这一击当然也是致命的。不过,两个月之久的作战,元军哪怕有一次能够登陆成功,台风都无法发挥作用。

总之,忽必烈这次东征日本的惨败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更没有不败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