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2 来源:hao86 努尔哈赤 ​阿济格 清朝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多尔衮、多铎都是他的亲弟弟。作为天生神将,阿济格不仅身材魁伟,而且骁勇善战,年纪轻轻地便参加对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的战事,并因功获封为贝勒。努尔哈赤非常喜欢阿济格,以至于皇太极第二任正妻乌拉那拉氏,路上遇见阿济格后不下轿,竟然被公爹下令休离。

努尔哈赤在位时,对阿济格极为器重

皇太极在位期间,阿济格曾参加过一系列对明朝的战事,除在辽锦一带用兵外,甚至还闯入过关内,扫荡河北、骚扰北京等地,并取得过56场战事全胜的骄人战绩。除此之外,阿济格还参加过攻伐蒙古察哈尔部及朝鲜的战事,对于巩固清朝的大后方立下盖世奇功。正因为战功赫赫,阿济格被进封为多罗武英郡王,极受皇太极器重。

阿济格虽然英勇善战,但为人雄武粗犷、不受约束,难免会因为做事张扬,受到皇太极的惩罚。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二月,阿济格因与异母兄德格类(努尔哈赤第十子)争夺蒙古扎鲁特部降服的部民,从而发生激烈的争执,并砍伤后者派来的使者,因此被皇太极罚银千两、马七匹。

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公然违抗皇太极禁令,擅自替幼弟多铎做主,让他迎娶舅父阿布泰之女为妻(皇太极与阿布泰关系不和,并对他非常忌惮),由此被罢免镶白旗旗主的职位。但没过多久,皇太极考虑到阿济格人才难得,还是恢复了他的旗主职位。

皇太极在位时,对阿济格恩威并施

等到皇太极暴崩后,王公大臣们经过一系列的博弈,最终决定由年仅6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并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时在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由于再无皇太极的压制,阿济格又变得骄横起来,甚至称呼顺治帝为“孺子”。不仅如此,阿济格自恃功劳甚伟,且是多尔衮的兄长,但却没能捞到摄政的位子,心中极度不爽,渐渐地竟跟弟弟间产生了龃龉。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跟随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击溃李自成的大军,随即攻取北京并迎奉顺治帝定都于此。事后,阿济格因战功赫赫,被进封为和硕英亲王。随即,阿济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吴三桂、尚可喜的军队攻击李自成的败军,从山西、山西,一直追到湖北。

在灭亡明朝的系列战事中,阿济格立下赫赫战功

在此期间,阿济格俘杀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招降南明大将左梦庚、袁继咸部众十万余人,并相继占领河南、湖广、江西、江南63座城池,战绩极为辉煌。然而就在清廷下诏褒奖阿济格并命其班师时,后者却在没有汇报的情况下,竟然擅自率军北返,结果彻底激怒了多尔衮。为了惩罚兄长,多尔衮下令将阿济格降封为英郡王,但不久又恢复其亲王的封号。

此后数年间,阿济格以平西将军的身份,负责镇压天津、山东曹县一带的抗清义军,并攻打据城起事的大同总兵姜瓖。顺治六年(1649年)八月底,姜瓖被部将所杀,阿济格率军入城,随即下令毁坏大同的城墙,并对城中的百姓进行大屠戮,场面惨不忍睹(详情见《清世祖实录》)。

多尔衮对阿济格的做法很愤怒,多次申斥他

早在攻陷大同之前,阿济格自恃功勋盖世,便向多尔衮提出建议,请求封他为“叔王”,结果被后者斥责为狂妄。阿济格见多尔衮不答应,便请求营建府邸,同样遭到弟弟的拒绝。多尔衮对兄长的作为很是愤怒,下令禁止阿济格干预朝廷事务及交接汉官。然而,多尔衮的举措,并不能阻止阿济格对最高权力的追逐。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人前往边外围猎,结果不久暴死在喀喇城。阿济格自认为时机已到,便决定乘机作乱,并威逼多尔衮的党羽、亲信投靠自己,结果收效甚微。与此同时,济尔哈朗等人已经得知阿济格准备作乱的情报,于是提前做好准备,并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将其逮捕。

多尔衮尸骨未寒,顺治帝便处死阿济格

阿济格夺权计划“流产”后,与其子劳亲一起被革爵、幽禁。然而,阿济格在幽禁期间没有丝毫的收敛,反而变得更加狂暴无礼,甚至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由此彻底激怒顺治帝。顺治八年(1651年)十月,阿济格被赐自尽、除宗籍,劳亲一同被赐死。阿济格死后多年,一直背负着“罪人”的身份,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才获得平反,其园寝也得以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