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为唐朝立下诸多功劳的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作为三朝元老,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而且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期出任宰相,是初唐有名的政治家。而且他还经常出现在各种电视剧,所以对于他的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

事实上,长孙无忌这一生对唐朝的贡献当真不小。他积极谋划玄武门之变,出任宰相后勤于政事,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特别是典章制度方面,做出了相当卓越的成绩。在李世民心中,他就是力牧,管仲一个级别的人物。后来高宗李治继位,长孙无忌也全力支持自己这个外甥,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自己这个全力辅佐的外甥,给他冠上了谋反的罪名,将他逼上了自缢的道路。

有人说这是因为长孙无忌功高盖主,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事,远远没有咱们想的那么简单。

长孙无忌为什么能在凌烟阁中排第一?

1.背景大

长孙无忌祖上是北魏的宗室,正儿八经的豪门出身。因为在宗室中为长,功劳又大,所以改姓为长孙,后来是在北周时,他祖父又是高官,到隋朝时,他的父亲又是将军。可见长孙无忌历经几朝,都风雨不倒,可见他的家族背景有多么强悍。

2.关系硬

正是因为出身好,长孙无忌受到的教育也很好,而且他从小就很聪明,学识方面都不错,所以在他社交圈内,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流。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年纪差不多,两人又都是贵族,自然关系比较好。

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还嫁给了李世民,如此一来,两家就都是亲家了,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3.功劳大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并非皇储,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李世民功劳很大,受到太子李建成等人的排挤,双方明争暗斗,非常激烈。当时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好,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他和尉迟恭有着同样的意见,那便是先发制人。

但是发动政变毕竟不是小事,一旦失败就是杀头的危险,即便是成功,也会受到舆论的压力,这一层矛盾并不好解决,所以李世民有些犹豫不决。不过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说与精密谋划下,玄武门政变取得了成功,李世民如愿以偿坐上了皇位。在这其中,长孙无忌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4.官职高

正是由于功劳大,加上和李世民的关系很好,所以后来李世民当上皇位后,对长孙无忌非常器重,多次给他升官表扬。在凌烟阁建立之时,长孙无忌已经干了司空的位置上,而且还被封为齐国公。所以如果按照官位来排,长孙无忌也自然位列前茅。

长孙无忌造反了吗?

在太宗时期,长孙无忌一直都深受重视与信任,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为唐朝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直到唐太宗临死之前,他对长孙无忌都非常牵挂,托孤他为辅政大臣不说,而且为了防止他被迫害,让褚遂良加以照顾,可见太宗对长孙无忌的溺爱之深。

高宗继位后,按照道理,长孙无忌的地位能够进一步得到巩固,谱写一段更加传奇的佳话。因为高宗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而且长孙无忌还是托孤大臣,但终归事与愿违。

长孙无忌凭着托孤大臣的身份再往上升了一级,官至太尉,而且还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事。而这时候的高宗没有政治经验,还不太懂事,所以几乎所有的政事都是长孙无忌在处理,在高宗继位一开始的几年内,长孙无忌的权力盛极一时,也相安无事。

直到公元653年,房遗爱与高阳公主等人密谋,企图造反,另立唐高宗的叔父为帝,这事被败露了,长孙无忌被指派彻查此事。借着这个机会,长孙无忌大肆打压政敌,一大批政治敌手被他消灭。如此一来,朝政大权便集中在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孙无忌和唐高宗之间的权力开始出现失衡,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埋下隐患。

长孙无忌和唐太宗的关系好,并不代表高宗也同样喜欢他,毕竟长孙无忌不是美女。公元654年,唐高宗准备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他认为这样不合乎礼制,于是屡次上书谏言。然而高宗被美色迷惑,又怎么会听,于是在第二年,高宗根本不顾大臣的反对,册封了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了,由于长孙无忌反对她当皇后,自然也因此产生了恨意。于是,在她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后,开始对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阵营进行打压。

公元659年,高宗终于找到了机会。有人状告太子结党营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非要往大了说,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高宗在接到消息后,嘴角扬起了笑意,当即派许敬宗去处理。

而许敬宗恰好就是武则天的人,有武则天的撑腰,此时的许敬宗势力已经不小了,在朝中担任中书令不说,而且还被封为高阳郡公,是当朝炙手可热的人物。除此之外,高宗在这期间还有一个意外的举动,那便是拒绝了长孙无忌的求见。这样一来,心思细腻的人就能够感觉出来,高宗真正的用意就是长孙无忌了。

恰恰许敬宗就是这种心思细腻的人,于是在他的谋划下,长孙无忌被冠上谋反的帽子。一开始,高宗并没有下死手,只将他流放到黔州,毕竟长孙无忌是他的亲舅舅,而且又为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高宗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派人逼着他自缢,一代名相就此落幕。

长孙无忌何以被逼死

其实原因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那便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势力过于强大。要知道,唐高宗并非无能之辈,他能够很敏锐的洞察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一直在想办法破解。而“废王立武”就是他的手段,而且还很高明。

从表面来看,高宗是迷恋武则天的美貌,执意要干不合乎礼制的事情,是昏庸无能的表现,可是事实上,高宗最重要的是要借机打击关陇集团的气焰,因为王皇后的背后,站的正是关陇集团。

所以,当高宗将这件事提出来的时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其中也并非完全是礼制的问题,触动关陇集团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由此能够看出,高宗“废武立后”是对关陇集团打压的信号。而这信号也被关陇集团的对头,也就是以李勣为首的山东集团接收,双方配合之下,对关陇集团展开攻势,朝局开始出现变化。

随着高宗“废王立武”的成功,也宣告在这一次的政治斗争中,关陇集团吃了败仗,高宗趁此机会,将关陇集团的势力进一步打压,但并没有完全击垮。特别是长孙无忌,他可是李世民的托孤大臣,没有个妥当的罪名,不好开刀。然而没想到的是,机会很快就来了,于是高宗果断出手,彻底将长孙无忌整垮,最终在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盛极一时的关陇集团宣布垮台。

结语

总的来说,关陇贵族的身份横贯了长孙无忌的一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起因都是因为关陇贵族,而他也始终都代表着关陇贵族的利益。当他权力盛极一时时,没有收敛,而且还肆无忌惮的打压山东集团和李唐势力,这也就注定他会沦为众矢之的。

当然,长孙无忌的一生波澜壮阔,为国家立下的诸多功劳,这一点值得我们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