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一直都有上古贤君尧、舜、禹禅位的传说,但传说只是个传说,汉献帝刘协才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禅位的皇帝。

汉献帝在很多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是庸庸碌碌的,“傀儡”是天下人对他最直接的评价。他把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交到了异姓人手中,因此背负了昏庸无能的千古骂名。

历史上的汉献帝是昏君吗?其实,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不只不昏庸,还是一个集孝悌、宽厚、仁爱、聪慧为一身的人物。

1、自幼聪慧

汉少帝刘辩登基的时候,正赶上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大火拼,两边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宫变。少帝刘辩和他的兄弟,陈留王刘协被胁迫出宫。

兄弟俩被救回宫时,遇到率领大军前来的董卓。董卓上前与少帝说话,少帝吓得六神无主、语无伦次,话都说不明白。小小少年陈留王则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很是赢得了董卓的好感。

回京之后,董卓宣布废除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做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2、傀儡皇帝也能做大事

刘协人小志气大,并不甘心做董卓的傀儡。他知道吕布与董卓有嫌隙后,就设法派王允游说吕布,除掉董卓。董卓死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打败吕布,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东汉政权。刘协又一次被挟持。

被挟持期间,刘协还不忘赈济灾民。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天下大旱,物价飞涨,老百姓都没什么东西吃,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放粮,但是每天还是有很多人被饿死。

刘协怀疑是侯汶假公济私、监守自盗、发国难财。于是召集群臣,让侍从拿出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粥,他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侯汶作弊,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长安城中饥民得到了救济。这时,刘协年仅14岁。

计除董卓是智慧,惩治贪官、赈济灾民是仁德。

3、被压迫后的反抗

建安元年(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曹操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

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更不甘心再做傀儡,乃暗下“衣带诏”,命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情,便找了几个帮手,结果人多嘴杂,行动暴露了。曹操大开杀戒,将所有参与者全部杀掉,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衣带诏”事件是刘协试图夺回大权的一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刘协在满地的鲜血中看清了现实:大厦将倾,他也无力回天。接下来只需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体面地退出历史舞台。

刘协但能够平平安安地做二十多年傀儡皇帝,既没有被杀,也没有被废,这得需要多大的智慧啊。

4、选了最恰当的时机禅位

刘协是个聪明人,既然江山不保,那就保命吧。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病故,曹家兄弟开始夺权。占据地利的世子曹丕率先继承魏王王位,曹彰表示不服。曹彰是一员猛将,是曹操众多儿子中战斗力最强的,他手握重兵,对王位虎视眈眈。曹操死后,曹彰率领大军回朝,一看就是来者不善。

在曹家兄弟争位的紧急关头,刘协抓住时机,果断主动禅位给曹丕,曹丕得以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这下走到半路曹彰傻了,人家汉朝皇帝让给曹丕的皇位,你有什么理由去抢啊。郁闷的曹彰只能不情不愿地接受现实,而曹丕一辈子对刘协感恩戴德。

刘协禅位的时机选的非常关键,太早了禅位没意思,再晚一点怕是命都没了。他找了个最恰当的时候禅位,既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荣华富贵。

5、得以善终的亡国之君

历史上的末代皇帝能得善终的没几个,汉献帝刘协绝对称得上结局最好的一个。

退位后的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曹丕允许他在其封地使用汉历法,建汉宗庙以奉汉祀,甚至可以不用称臣。这在历史上可是独一无二的。

公元234年,54岁的刘协寿终正寝。消息上报到洛阳后,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决定,仍以大汉皇帝的礼仪安葬刘协于禅陵。曹叡亲自扶棺,率群臣哭祭。

一个亡国之君,能平安终老,还能保住荣华富贵和子孙后代,这简直是个传奇。

汉献帝刘协只是生不逢时,以他的才能和智慧,若生于盛世,必是中兴之主。可惜啊,他身处乱世,王朝末路,他纵然有心改变现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