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傀儡皇帝,他们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王朝末代帝王,被当时的权臣牢牢掌控,没有反抗的余地。而在东西两汉之交的更始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更始帝在起初也是一名傀儡,但是后来他权力欲望的觉醒却让他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之所以我们会把更始帝刘玄看做一名傀儡,是因为在推举其成为义军领袖的时候,他既没有实际的兵权,也没有足够的威望。而之所欲他能够成为领袖,主要是因为当时有刘氏子孙当再得天下的预言,而刘秀兄弟又太过强大,当时的其他军阀担心让刘縯称帝会削弱自己的势力,才推举了刘玄充当傀儡。

但是刘玄在击败王莽入主长安之后,成功控制了关中地区,然而此时的更始帝却有了新的想法,他不愿意成为其他将领手下的傀儡,于是他开始猜忌身边的大臣。无论是能力超群的刘縯还是支持其上位的王匡等人,都先后遭到了刘玄的迫害,这让更始政权分崩离析,走向了最后的灭亡。

皇室后人犯罪藏匿,加入义军被举称帝

西汉平帝时由于西汉已经统治中国多年,所以当时的皇室宗亲也已经遍布大江南北,而且其中的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爵位,变得与平民无异,更始帝刘玄就是其中之一。

刘玄年轻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是其弟弟之后被人杀害,刘玄便找人替弟弟报了仇,不过自己也背负了罪名,由于刘玄已经逃亡,官府就只能抓住他的父亲来要挟他归案。刘玄见事已至此,只得诈死,才救回了自己的父亲,不过他也就只能过上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王莽上位之后,由于其推行的政策多不被世人所接受,因此全国各地反抗王莽的义军也越来越多。当时中国南方情况也十分糟糕,国家遭遇了几次较大的天灾,导致饥荒十分严重,百姓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这让当地的百姓只能选择揭竿而起,反抗政府的暴政。

当时新市人王匡、王凤领导了一支义军与当地政府作战,并多次击败了当时荆州牧派出的军队,其军队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刘玄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了义军。不过此时的义军还只是强盗性质,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只不过希望通过不停地掠夺来获得足够的资源来维持生计,他们在攻占郡县之后也没有在当地建立起统治机构,而是重新返回了山野之中的据点。

这样的情况在刘縯举兵之后发生了改变,他在举兵之后便高聚义旗,以推翻王莽政府作为目的来反抗当地的政府,并在不久之后就攻陷了宛城。在占据宛城之后,义军的领导层出现了分歧,王匡,王凤等人认为现在应该推举一人作为天子,起到号令天下群雄的作用。而刘縯则认为义军只不过取得了很小的胜果,如果现在就直接以天子的身份号令群雄的话,反而会与其他义军离心离德,不如先自称为王,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过刘縯的建议并没有被其他军事将领采纳,他们依然决定推举天子,加上当时有传言代替王莽的一定是刘氏后人,所以刘縯本来是最好的人选。但是一来他自己对这个做法提出了反对,二来其余将领认为刘縯能力太强,担心其称帝之后自己会蒙受打击,于是他们就推举刘縯的族兄刘玄担任了天子,号为更始帝。

在这次讨论中,刘玄一直都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得知自己成为天子之后,便汗流浃背,甚至说不出话,只能向下面的群臣举手示意。刘玄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对于自己的当选是毫无准备的,而且当时他也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对自己的前景也充满了恐惧。刘玄的表现在《后汉书·刘玄传》中有如下记载:

"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但是笔者认为刘玄虽然此时展现出了一定的惊恐情绪,但是他应该不像《后汉书》中记载的一直懦弱,否则他绝对不会在年轻的时候冒着生命的风险为自己的弟弟报仇,而之后其敢于与更始军将领战斗的行为也显示出他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魄力的。不过其能够成为天子这件事与他本人确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也知道自己其实没有任何实权,这也是他在更始军进军长安之前一直安分守己的重要原因。

更始军入主长安,刘玄依靠外戚掌控大权

在刘玄称帝之后,更始军在刘縯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更加广泛的作战,随着刘秀等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之后,更始军也逐渐逼近了王莽的都城长安。当时王莽政权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其麾下的将领们也对王莽失去了信心,因此其中的不少人都选择了向更始政权投降,长安的防守也很快就被义军所击败,一代权臣王莽被义军斩杀,更始帝正式接任天子之位,天下百姓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然而在更始帝入京之后,其并没有致力于改善国家的政治问题,而是沉溺于酒色,放任自己手下的将领们在其领地之上大肆劫掠。这让更始政权统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而在更始政权中一心致力于改善国家统治的刘縯更是遭到诬陷被害身亡。如果此时的刘秀不是装作酗酒失意,也有可能被更始帝杀死。

当时朝中的文臣也对更始帝的行为十分失望,其中军帅将军豫章李淑希望更始帝能够注重文治,管理手下的官员,减少个人享乐,来改善朝中的政治风气。但是更始帝却将其抓捕下狱,这让朝中百官倍感失望,更始政权的统治架构发生了松动。李淑的谏言在《后汉书·刘玄纪》中有如下记载:

"宜厘改制度,更延英俊,因才授爵,以匡王国。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资亭长、贼捕之用,而当辅佐纲维之任。唯名与器,圣人所重。"

而刘玄本人在入京之后也想摆脱自己傀儡的地位,他选择了与重臣联姻的手段,他在入京之后迎娶了赵萌的女儿,之后将朝政大权都托付给赵萌打理。赵萌作为更始政权的重臣,有着一定的威望,他也逐渐成为了权力最大的朝臣,这在无形之中也帮刘玄积累了实力,为他之后和王匡等人的决裂奠定了基础。

从更始帝入京之后的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出,刘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对王匡等功臣采取了妥协的态度,以避免与他们发生实际冲突。与此同时他又通过联姻的手段,让赵萌掌控朝政大权,为自己攫取为了一定的权力。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刘玄已经不甘心于担任傀儡了,而他野心的苏醒也让他走向了自己的灭亡。

更始帝刘玄的下场

前面提到更始帝在入京之后并没有对改善政局作出任何的努力,这让更始政权逐渐失去了天下百姓的支持,因此各地的义军并没有对更始帝表示臣服,反而加紧了对于中国其他地方的收复,这让更始政权中的将领们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再加上此时更始政权在与其他势力的作战之中节节败退,让他们的焦虑情绪进一步蔓延。

然而此时的更始帝也打算与这些将领决裂,来稳定自己的统治了。他先是杀死了张卬,陈牧,成丹等将领。这样的行为逼得之前支持其称帝的王匡也与其反目,并对刘玄展开了进攻。双方在长安城中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巷战,最终以刘玄的惨胜告终。此事在《后汉书·刘玄传》中有如下记载:

"更始复疑王匡、陈牧、成丹与张卬等同谋,乃并召入。牧、丹先至,即斩之。王匡惧,将兵入长安,与张卬等合。李松还从更始,与赵萌共攻匡、卬于城内。连战月余,匡等败走,更始徙居长信宫。"

不过这次内战也极大地消耗了更始政权的有生力量,现在的他们已经无力与其他政权对抗了,刘玄一来没有足够的军力,二来也损失了具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最终长安城被赤眉军所破,而他也只能选择弃城出逃。不久之后其见大势已去,便向赤眉军投降,不久之后即遭杀害。

我们看到刘玄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完全不把更始政权的死活放在心上,枉顾当时危机的外部形势,悍然向其麾下大将舞动屠刀。这让本就脆弱不堪的更始政权彻底崩溃,内忧外患之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覆灭。

结语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乱世出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每逢乱世,也确实有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引领国家走向崭新的局面。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乱世中庸才们一旦拥有了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资源和地位,往往会遭遇败亡的命运。

西汉末年的更始帝刘玄就是很好的例子,刘玄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被当做一名傀儡领袖来限制刘縯和刘秀兄弟的权力,其能力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不过在其击败王莽,真正成为国家统治者的时候,其野心也随之产生,他不再安于做一名傀儡皇帝,反而希望真正控制朝政大权。虽然他通过与权臣联姻以及诛杀刘縯等手段攫取了一定的权力,但这也让他和其他权臣之间出现了矛盾,也让更始政权在内战中走向了灭亡。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刘玄是要为更始政权的覆灭负主要责任的,但是刘玄毕竟只是最开始的傀儡皇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看到其对于命运的抗争。因此对于刘玄,我们相对于对其政治失误的批判,更多的感情其实是对于其命运的无奈,乱世确实是英雄的舞台,他这样的平凡人也只能成为刘秀等豪杰的背景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