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俗语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唐王朝传了二十世,其中也有如唐太宗、唐玄宗和唐宪宗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然而,正如后两位皇帝在自己的任内尚不能善始善终一样,这朵曾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也终究不免凋零在历史的风尘中。亲手埋葬它的就是朱温,他灭亡了唐朝,建立了后梁,也由此开启了五代十国的百年乱局。
日后封谥号为“神武元圣孝皇帝”的梁太祖朱温,早年其实也出身卑微,差不多是山沟沟里出来的。父亲叫朱诚,倒是个读经知理的教书先生,在村子里教授《五经》为业。有读者朋友要说了,就光教《五经》不教《四书》吗?确实,唐代时“四书”尚未并称,我们今天熟悉的“四书五经”并称,要到宋代的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才有的事。至于唐代,非常重要的学术文献,要数孔颖达编纂的《五经正义》了。
朱诚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名全昱,老二名存,老三就是朱温。这三人,老大最平庸,但为人比较厚道长者之类的,老二老三却都像混社会的狠人,孔武有力,而朱温特别凶悍。父亲在世的时候,靠教书全家尚能勉强过活。朱诚一死,三个孩子一下子就无以为生了,只能和母亲去给邻县人家做工为生。
原本是平淡一生,撑死了当个山大王绿林好汉的命运,没想到时运一来,朱温有了乘风而起的机遇。
唐僖宗乾符年间,皇室暗弱,宦官当权、地方割据势力仍旧猖獗,而土地兼并、苛捐杂税、官员搜刮之风却无稍遏减,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农民起义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汹汹而来了。这就是著名的“黄巢起义”。
乾符四年,黄巢起事,朱存、朱温两兄弟便入了起义军中。黄巢攻打岭南之时,朱存战死,不过朱温悍勇过人,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黄巢攻陷京师,任朱温为先锋,等到攻陷同州的时候,朱温已经是同州防御使了。
当时,唐僖宗等暂避锋芒,决定重走当年李隆基的路,躲到巴蜀去了,同时命令诸军镇会兵讨伐。朱温这时候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原来,这朱温虽然悍勇,但晚唐王朝也不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河中王重荣就好几次打败了朱温。朱温眼看打不过,就着急向黄巢请求增兵支援。连续几次请求却都如泥牛入海毫无回音,其实是被黄巢大军的中尉孟楷给压下来了。
退又不能,进亦不得,朱温真是踌躇不已。这时,他的门客有个叫谢瞳的有算计,就献计说:“黄巢起于草莽之中,只不过因为皇唐衰落,才得以乘隙而窥得些土地人民,早晚还是免不了都吐出来。他不过是个泥腿子罢了,哪里有功绩德行,可以成帝王霸业呢?将军怎能托身于他而求共成大事?”朱温有些心动了,面上却没什么表示,只是仍旧深深地望着谢瞳。
谢瞳却恍如未见,只是接着说自己的:“如今唐天子避居巴蜀,王朝之下尚有许多军镇正在集结待命,图谋光复,这不正如当年的玄宗皇帝一般,唐势虽衰,然而唐德未丧,仍是百姓士人的心身所归。况且,将军在外拼死血战,黄巢大军中枢之内却有一般小人到处找您麻烦,这不也正应了千年前的秦朝章邯之事吗?请将军仔细思量。”
谢瞳真是个可爱的小蛔虫,一席话正说在朱温的心坎上。这朱温也是个狠人,一旦决定反叛,马上就要付诸行动。朱温立马亲自带人抓住黄巢派来的倒霉蛋监军严实,拿他祭旗,然后自己引军投奔河中,凭借前不久打败自己的王重荣的门路而投降。打不过就加入,这也是朱温第一次表现出反复无常的枭雄性格。唐王朝还真的对朱温不薄,不仅给朱温一个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的官,唐僖宗还亲自赐名“全忠”,意思是全心全意的忠诚。从此后,朱温改名“朱全忠”。
彼时,唐王朝还没想到这位“全忠”兄弟会给他们最后的致命一击,朱温也正雄心勃勃地要为朝廷效力,剿灭叛军。
中和三年,朱温已经升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从一军之将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诸侯。当年四月,黄巢兵败出走蓝田关,京师被唐军重新占领。黄巢攻陷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反叛附逆黄巢,又把陈州给围了。陈州刺史赵犨赶忙向周边求援,当时旁边实力最雄厚的是都统时溥,不过这家伙不解军事救不出来。赵犨没办法就向朱温求救,果然朱温一言必应,中和四年,他领军一举击败了黄巢手下几员大将,解了陈州之围。从此,朱温就收获了赵犨这个小弟。就在当年,黄巢一败涂地,逃到泰山的狼虎谷被时溥追兵所杀。而昔日他的部下朱温却同时任司徒、同平章事,还封为沛郡侯。不久之后朱温便把唐朝皇帝拉下马,干脆建立了后梁自己当上了皇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