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为建立中华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评价荀子说,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

荀子的一生一不为权,二不为钱,执着的为解除从春秋到战国,中华民族数百年分裂战乱之苦,建立统一的中华封建帝国,奔走于列国诸侯之间,不论是受到尊崇或是遭到诽谤和污蔑,他都矢志不渝,真诚的为真理和理想而奋斗。在他掌握了方权利治土一方权利的时候,他认真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他被罢官为民的时候,他著书立说收徒授业。他既广泛吸取其他学派所长,又敢于面对现实,拨乱反正,标新立异,发现真理,并坚持真理,具有不屈不挠的创始精神。其实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价值,荀子对儒学的贡献就在于他的杂,他的异。

荀子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这二人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秦始皇从执政之日起就起用李斯,李斯在秦国推行尊师荀况的帝王之术,富国强兵,法礼兼用的方略力助他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完成了字同文,车同辙,量同衡的历史使命。直到秦始皇命丧沙丘里,李斯都是他倍加信任的宰相。这两位君臣一起致力于统一,不仅是政治的统一,也是思想的统一。这个运动的顶点就是公元前213年的焚书坑儒,另一位学生韩非成为了法家的领袖人物,为这次政治的思想的统一提供了理论的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