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宋朝天书运动是什么?

北宋太祖太宗耕耘两个朝代、宋真宗勤勉十多年攒下的家当,被晚年的真宗,挥霍一空。宋真宗的妻子刘太后,又大手大脚花钱十一年。

好了,老赵家的江山到了宋仁宗手里,已经是空架子了。北宋积贫积弱?宋仁宗心里苦呀,但冗官冗费冗军,还真不能怪他。

要骂就得骂宋仁宗的老爹——宋真宗,实打实的败家子,借着“天书”的名义,演了一出宋朝版“皇帝的新装”,宣扬自己不存在的成就。

掏空老赵家三代家底的“天书闹剧”,这戏是怎么演的?

澶渊之盟总结会,其实是“天书闹剧”剧本推介会。

宋真宗自导自演“天书闹剧”,与澶渊之盟有关。

当年,辽国的皇帝和太后带着大军杀到澶州,宋真宗御驾亲征。他怕极了辽国人,想逃跑。名臣寇准摁住了他:“只可进尺,不可退寸。”

这一战,寇准力挽狂澜,宋军占优势。但皇帝恐辽心理太重,最后花了三十万两匹岁币,订立了耻辱的澶渊之盟。

预算要花三百万处理的事情,最后只花三十万解决了?宋真宗很满意,也对寇准高看一眼。

故事到这儿,本来没“天书闹剧”什么事了。但历史安排了奸臣王钦若,几句话让闹剧公映了。

王钦若仇恨寇准,看到皇帝目送寇准退朝,当然要挑唆一下:

“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史书都以此为耻的。”“寇准主张御驾亲征,那是他利用陛下孤注一掷,危险!”

引以为傲的澶渊之盟,竟是耻辱?宋真宗的心一下凉了,闷闷不乐:寇准一直说要抗击辽国,而坚持签订城下之盟的,正是自己啊。

王钦若一眼看穿了真宗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假意说:“出兵攻下幽蓟,才可以雪耻。”

宋真宗惧怕辽国,怎么可能出兵?果断拒绝:“河朔生灵,才免干戈,岂忍再战?”

铺垫够了,王钦若终于向宋·主角兼导演·真宗,郑重推荐“天书封禅”的剧本:“只有举行封禅大功业,才能镇服四海。”

封禅,这事秦始皇、汉武帝都干过。帝王有大功业,还要天降祥瑞才能封禅。现在能行吗?也许宋真宗也有过疑问。

但王钦若很快给出了办法:想要祥瑞?伪造不就行了。庸君奸臣,一拍即合。

开机准备:朝廷大臣都转行当演员

这出“天书封禅”大戏,宋真宗是唯一主角兼导演,王钦若担任编剧。演独角戏可不行,宋真宗找了几位大臣客串其他重要角色:

宰相王旦负责闭嘴、不要上书反对,同时率领百官恳请皇帝封禅。

三司使丁谓负责在皇帝询问经费够不够时回答:“大计有余(足得很,放心用)。”

宦官刘承珪负责发现皇帝事先安排的伪造天书,并报喜。

学者陈彭年负责给封禅制定礼仪规矩。

等等……

他们中有五位(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互相勾结,在天书闹剧中演绎得相当出色,被人们称为“五鬼”。

客串演员的片酬可不菲,比如宰相王旦拿的是一坛珍珠。真宗请大臣们到皇宫里又吃又喝又拿,这才招募好了演员班子。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开机了。

好戏开场:天书来了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主演宋真宗首先出镜,给群臣来了一段故事开场白:去年十一月有一天半夜,有神人降临寝殿,说:“将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卷。”

可巧了,没多久皇城司刚好就发现了挂在承天门上的天书,当时的皇城使叫刘承珪(熟悉吧,演员表里有他)。

天降祥瑞啊,皇帝当即就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元年”了,还大赦天下,给官员放假,公费吃喝。人人欢天喜地,好戏就这么开场了。

剧情高潮:东封西祀

王旦拿了天价片酬,也没闲着。他带领着文武百官、藩夷、僧道、耆老等各类代表两万四千多人,一起恳请宋真宗封禅。这个架势,皇帝不答应也不行了。

宋真宗似乎多梦,还老梦见那位预告天书的神人。

这一年的六月,他又梦见神人说泰山上有天书。一找,真找到了。那还等什么呢?封禅,现在是上天下民的共同愿望。

东封泰山,成了天书闹剧的第一个剧情高潮。宋真宗带着封禅队伍去了泰山举行大礼,还顺道去孔庙撒钱三百万。

隔了一年,又是文武百官联合各界民众,恳请皇帝祭祀汾阴后土(土地神)。瞧,剧情多么雷同。民意如此,皇帝只好答应,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前往汾阴祭祀。

“天书闹剧”剧组,花了五十七天,拍完“东封泰山”;又去汾阴折腾六十八天,完成“西祀汾阴”。

东封西祀的戏份拍完了,至少花了一千六百余万贯的经费,但天书闹剧却没结束。

百姓争当群演

多梦的宋真宗,又梦见神人托梦,说:老赵家的始祖是赵玄朗,要降下天书。为此,宋真宗给这位虚构的祖先,上了尊号,建了宫殿,修了家谱,这钱是没少花的。

只许朝臣献媚,不许百姓讨好?

没多久,各地的官员百姓都开始当群演,加入了这出旷世大戏:一时间各地的人造祥瑞纷纷涌现;全国热火朝天举办以“天书”为中心的道教活动,祭拜玉皇大天帝等等。

百姓很忙,宗真宗也没闲着。

他大兴土木,建造了奢靡远超阿房宫的玉清昭应宫;各地营建宫观,累计费用恐怕几千万贯都不止;他还设立了“宫观官”这种拿钱不必干活的职位。

“一国君臣如病狂然”,伪造天书、粉饰太平,这出宋朝版“皇帝的新装”,也是有人看穿并说出真相的。只是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中,不能自拔。

这出戏一直演到宋真宗死去,才正式杀青。可怜了继承空架子的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