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三国里面留给后人有名的事件很多,而这个事件从刚开始的赞叹到最后被很多人所怀疑,所争议,这件事,就是白帝城托孤。而在这起事件中,各个朋友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饱受争议的是认为这次托孤充满着巨大的阴谋,人们都认为在托孤的时候,房门外其实埋伏着许多刀斧手,只要诸葛表现不好,刀斧手就会被唤出来。

因为当时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上没有一个君主会和下臣说“我儿子可以的话你就辅佐他,能力不可以的话,你就把他替代了”,这个是很奇怪的,毕竟当时蜀汉姓刘,谁愿意把它换了个别人的姓呢,包括到现在,把你房产证上的名字改成我的,谁乐意呢,所以刘备不可能没有这种想法,就算他把这给了,他其他那群手下会同意吗。而且诸葛亮当时是什么人,众所周知,蜀汉中唯一一个德高望重,能力超强忠心的人只有他,所以他很符合托孤条件,刘备你说辅佐就辅佐,后面说什么“取而代之”,这不是引起诸葛的不满吗。

有些人也认为,当时刘备对诸葛的试探是因为他与诸葛之间有着一些裂痕,他也不能保证品德好的诸葛可以一直效忠于蜀汉君主。在早期两人的关系那是一个好,在史书上看到刚诸葛亮刚出山时刘备的那个热情,到后来慢慢有了君臣,关系也不怎么好了,而后面的战役中,刘备可以一次也没有带过诸葛,这个也就很奇怪了,作为蜀国的丞相,有才谋的人你不用,用的其他人,包括后面不听建议自己失败了,这不就让他俩的关系产生了裂痕的依据吗,说明刘备并没有把诸葛当成心腹。而有了裂痕的人后面到底能不能用,这可说不准。同样也有着城府的诸葛怎么会看不出来这些,但估计他并没有取代的心思。所以说在白帝城,他就先虚情假意试探一番,一旦诸葛有了其他反应,那后面的刀斧手可就出来了。所以说这次的托孤是刘备临死前最后的心机。

而下面这个看法比较充满着正能量;之所以会有这个托孤事件,是因为刘备因为二弟关羽被杀,于是去讨伐东吴,却经历了大败,在白帝城时病重,于是就把当时的丞相诸葛亮招到城里,在病床前对诸葛亮的一番托付。我们来看一下早期。当时刘备有着汉室血统,那他的理想是什么,当然是兴复汉室,所以才会去找诸葛亮等一个个人人之士。诸葛亮追随他并不是因为刘备长得好看,而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他认为能在刘备身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他不选择曹操是因为在他小时候自己住的那座城被曹操屠了。那既然是为了兴复汉室,而刘备又有着正统血统,理应是蜀汉君主,众人都是为了兴复而奋斗。

而再看后来托孤,当时的蜀汉什么状况可想而知,不论土地,兵力,粮草都比之前差得远,而身边有能之人更是减了许多,这种烂摊子,诸葛怎么会不清楚,而托孤正是刘备在败仗后对自己的反思,他也知道,兴复汉室目前也只有眼前这位可以做到,而自己的儿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样,诸葛的能力太强了。所以说我们认为的阴谋,实则是对这些人物的远大志向,君臣关系的侮辱。像诸葛这种仁人志士,如果耍小心机,伤的可是心。而正是刘备的这次托孤,诸葛实则成为掌握大权的人,他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让后人看到的他在后三国的神迹。所以说托孤体现了刘备的天下为公,诸葛的忠心。

小编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人也是很复杂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想些什么。对于过去的事,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究竟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