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故事,既成就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功名,也成为了三国故事之千古美谈,但是,在这段千古美谈中,似乎还隐藏着更深层、更惊人的历史真相,只是因为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出现刘备所预想的境况,所以,这段真相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那么,刘备白帝城托孤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呢?这还得从托孤的背景说起。

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将孔明和李严从成都召到白帝城,然后,拉着孔明的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听出了此话的严重性,于是,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这就是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但是刘备在托孤诸葛亮后,紧接着,又单独嘱咐了赵云,他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这段看似平常的嘱托,其实深有含义,只不过常被人忽略,刘备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刘备弥留之际,能够考虑刘禅及其家族的安危,特意安排赵云保护好自己的儿子,说明他对身后之事没有足够把握,换句话说,万一有人要颠覆蜀汉政权(当然包括诸葛亮),那么赵云就会第一个挺身而出。

刘备世之枭雄,经多见广,并有高祖之风,在识人察人上,有其独到的慧眼,临终,除了忧国忧民外,自己家族的兴衰他不得不做充分的考虑。首先,他深知刘禅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国家社稷,必然需要孔明的辅佐;第二,蜀汉先人及嫡系均已先他而去,蜀汉政权完全交由诸葛一人他又有些不放心,于是,托孤时特意将尚书令李严叫到床前,与诸葛共受嘱托,其用意就是让李严成为诸葛的掣肘(李严后来由于自身原因被诸葛拿下);第三,万一出现最坏的结局,那么赵云就是拯救蜀汉的唯一人选。

赵云一直是留守大将,也是刘备最信任的嫡系之一,虽然他没有像刘关张一样桃园结义,但在刘备以及臣下们心里,赵云早已成为核心集团的老四,所以,常担当守老营的重任,赵云与刘禅的关系也是非同寻常,这在许多事件中有目共睹,东征孙权时,没有带赵云同去,结果,损兵折将惨败而回,赵云统帅的部队,其实就是刘备预留的有生力量。

正是基于国与家的长久之计,刘备才有嘱托赵云的一段别有用心的话语,也正是因为赵云在世时,没有人敢谋叛,所以,刘备托付赵云的话并没有成为现实,否则,赵云定会像埋伏在魏延身边的马岱一样,咔嚓一刀结果了那厮性命。好在孔明谨遵刘备嘱托,致力于统一大业,刘禅与诸葛亮也能和睦相处,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节,这种良好的局面也正是刘备所期望的。如果说刘备对孔明存有戒心,那么,赵云就是刘备为孔明预留的杀手锏。但是事实证明,刘备将国托付给孔明,将家托付给赵云,都是正确的选择。看来白帝城托孤,刘备作了多种准备,也隐藏着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