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公元前209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汇合前来增援的王离军20万(长城军)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张耳为赵国国相,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巨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派军救援,由于秦军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项羽杀不进军的宋义,担任楚军上将军,挥师北进救援。

战争双方实力对比

秦军:主将王离、章邯等,两人各率领军队约20万,共计40万。王离率军围攻巨鹿,章邯率军驻守棘原。 楚军:主将项羽,率领军马5万人,从安阳北上到漳水南岸。 联军:其他诸侯国联军,有陈余等人,共计10万左右,因畏惧秦军势大,不敢上前营救。

战争过程

项羽决定北上之前,秦军的部署如下:当时驻军是秦军布局是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队驻扎在巨鹿南侧,黄河上面是秦朝的水师,而水师的作用是给40万秦军运送粮草,既将关内的粮草沿黄河运送到前线,再经过甬道运送到章邯军和王离军的大营,秦军的章邯部就是专门保障甬道安全的部队。 章邯和王离军队由一边筑甬道保护粮草运输,一边随时对救助巨鹿的援军打击,这只军队像两只虎钳,牢牢的盯死猎物。

项羽看到了这一点,他也清楚自己的人马只有五万人,若是面对章邯和王离两支大军,是绝对没有胜算,所以要想取胜,第一步就是要将王离和章邯分开,使他们不能互为犄角。 攻其所必救,这样才能调动军队。

所以在项羽从安阳北上之后,先派遣疑兵和齐国水师在黄河边上进攻秦军的中转站,秦军章邯部因为担心后方被袭扰,部队南下,章邯也将主力南下,而此时章邯与王离的距离加大,中间的甬道缺点被扩大。 甬道是秦军粮食运输的通道,秦军最初又章邯派重兵把守,但是随着章邯主力南下,甬道的防御不那么密集。

项羽发现了这一个机会。等到他到达了漳河南岸的时候,他立即命令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河,直插章邯和王离之间的甬道。王离军已经连续围攻距离好几个月,部队非常疲劳,楚军则由于宋义在安阳畏缩不前,反倒是休息了一个多月,所以楚军是锐气之师,而秦军则是疲惫之师,双方一经接触,秦军就败退了。

这次试探效果非常好,因为英布和王离交火取胜,说明秦军并非是不可战胜,大大鼓舞了联军的士气。此时项羽大大军已经全部过河,他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项羽此次偷袭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军坚守的甬道。

楚军趁机攻占了甬道,切断了王离军队的粮食供应,也切断了王离军队与章邯军队的联系。

项羽的胜利

这场局部战争的胜利,也大大的激励在围观的诸侯,陈余就开始出动军队牵制王离军队南下打击英布的军队。 章邯得知甬道被英布切断之后,他知道事态已经非常严重,立刻带军援救甬道,不曾想这招正中项羽之计,项羽以逸待劳,大攻章邯,章邯不得已退守棘原。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完全改变,由于章邯北上打通甬道的不可能,致使王离围攻巨鹿的二十万大军成为了孤军,深陷张耳、陈余、英布和项羽的包围之中,虽然此时王离部队的人数占据上风,但是甬道切断,粮食就跟不上,大军一旦缺粮,立马会陷入混乱。 王离军队攻守之势的转变太快了,他的部队还没有来得及调整,项羽已经率领部队杀向他了。

王离毕竟还是将门之后,他连续组织了多次冲锋,都被项羽打败,最后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楚军终于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巨鹿之战第一阶段结束。 楚军打败王离之后章邯也胆寒楚军的力量,有了投降楚军的打算,项羽考虑到联军的粮食也不多,所以与章邯议和,最后又坑杀了秦军二十万。联军最终取得了巨鹿之战最后的胜利。

巨鹿之战双方的交战实力

在过去的战国时代,楚人往往因为力量分散和兵力不足而败给人力资源丰富的秦军。但到了巨鹿战争迁徙,秦人已经大量消耗掉了自己的战争人口。虽然依旧号称40万大军,但实际上能部署的力量非常有限。加上交通线从关中一路通到黄河中下游,沿途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转手和防御。所以,最后集中到巨鹿的秦军不会超过8万人。面对项羽麾下的50000楚军,兵力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

另一方面,秦军过去以大量步兵配合战车骑兵作战,容易对相对更保守的六国军队具有体系优势。但经历了原有军队的分散消耗,晚期的秦军已经混入了大量的囚徒或奴隶。虽然还有从北方驻屯地南下的长城军团,却因不合格兵源的扩初而被稀释。大量的士兵在之前很少有战争经验,只是从表面上看组织得力。但要完成复杂的战场机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因为已经是被降为囚徒和奴隶,不少人缺乏自由人所应有的心气,容易在逆风战中溃逃。

相比之下,楚人的武装力量更加依赖地方而非上层建筑。在战国时代,楚人的各类封建君候私兵是法家经常诟病的顽疾。但在秦末的乱世之中,还是这些老班底让楚人迅速重建了部队。加上战国后期就已经通过西南等地传入楚国贵族的早期骑兵技术,让项羽的部队在实际上已经强于了大部分秦军临时工。

楚军战胜秦军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项羽先用诱敌之计,将秦军章邯部引诱南下,致使王离部和章邯部分开,创造了分割围歼的条件;  

第二、项羽进攻秦军最薄弱的甬道,切断王离军队的粮草供应,使王离军队不战自乱;  

第三、项羽在整个战争中体现出速度的重要性,以快速机动的来回运动,将王离军队从包围别人,变为被包围的对象,攻守之势异也。  

第四、秦军长期征战,已经是疲惫之师,而项羽破釜沉舟激励了楚军的战斗力,双方士气差距非常大。

巨鹿之战对交战双方的影响

巨鹿之战不仅让项羽登上了诸夏联军的盟主,也摧毁了秦人主要野战力量和心气。过去的秦人尽管屡挫折, 但总觉得自己可以用透支未来的方式争取翻盘。巨鹿之战后,包括主将章邯在内的大部分精英都已经战意消散,心中默认大秦帝国即将崩塌。从这点来说,正是巨鹿之战彻底摧垮的关中的老秦人势力。

此外,正是项羽在正面战场的优秀表现,为其他偷袭秦国腹地的义军创造了机会。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还不怎么出名的刘邦。而他最终将成为秦人复兴自己事业的希望,将项羽的短暂霸业掀翻。

世人对巨鹿之战的评价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一幅著名的对联(作者待考,一说胡寄垣,一说金正希,一说蒲松龄),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朝诗人郑板桥有《巨鹿之战》诗称:“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皆称帝。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清朝学者赵翼评价:“章邯攻赵,项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万,其多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