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一、楚怀王怎么死的?

楚义帝熊心据说为楚怀王之后,在楚国灭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项梁起事后,采纳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项梁拥立熊心初期,其只是一个傀儡。

然而定陶之战后,项梁被秦将章邯大挫,兵败而亡。就在这时局危急存亡之秋,楚怀王熊心毅然扛起了"反秦"大旗,迁都彭城,收编军队,以期稳定楚地的政局,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本来只是傀儡德楚怀王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军首领。

在稳定好楚地的政局后,楚怀王开始正式实施灭秦计划,派遣刘邦、项羽两路大军东西并进。

傀儡还是大智若愚——浅析“义帝”熊心在反秦斗争中的作用

楚怀王的一系列措施很快便收到了成效,仅仅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便灭亡了秦王朝,但秦朝的灭亡也标志着楚怀王走进了其衰亡时期。

秦朝灭亡之后,楚怀王很快便走向了衰亡,不仅权力很快被项羽架空,甚至最后死于项羽之手。而导致楚怀王衰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怀王之约。

二、怀王之约

"怀王之约"虽然在灭秦过程中起到了激励诸将的作用,但也使得楚怀王逐渐失去对诸将的控制。"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的潜台词就是反秦诸将称王的唯一途径就是在秦地裂土称王,而之前的六国故土将仍有六国旧贵族来继承,要将六国的统治再次恢复。这便代表着反秦诸将要承认七国复国、王政复兴的既有天下秩序。

而在这个天下秩序下,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燕王韩广,再加上新的秦王刘邦,几乎将天下的权益收揽干净。如果顺从这个秩序,所有反秦将领都将回到各自的王廷之下去做将军,讨封求赏,任人宰割,这对于反秦诸将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项羽更是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的,所以其势必会向楚怀王发起挑战。

事实上在项羽杀宋义时,楚怀王已经无法控制项羽了,面对既成的事实,只能封其为上将军,以尽快击败秦军。巨鹿之战后,"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在这时,楚怀王已经丧失了对军队的掌控。但项羽起初并没有想和楚怀王彻底决裂,他"使人致命怀王",其目的是为了让怀王改变原先的约定,但怀王却表示"如约"。

最终使项羽决定废除怀王之约并扼杀怀王。此时,"怀王之约"使得反秦诸将背离了楚怀王,而项羽则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适当的解释和宣传,"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将楚怀王的功劳一笔抹杀,同时六国旧贵族的作用也被削弱到最低限度,那么瓜分六国旧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这对反秦诸将来说也是最能接受的结果,因此当时"诸将皆曰:'善'"。而项羽也通过"先王诸将相"达到了"自王"的目的。

三、义帝之死

虽然楚怀王的权力已经彻底被项羽架空,但是项羽仍对其放心不下。史料曾记载,项羽入关后,曾有人劝他"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但项羽因"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拒绝了这个请求,并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一般认为这是项羽"英雄气短"的表现,但是王伯祥先生则认为项羽这一做法是"因楚之根据地在东方,而以放心不下怀王也。'富贵不归故乡'等语显系托辞(史记选)。

"而他之所以不放心楚怀王,便是担心楚怀王凭借其灭秦功绩对其政治地位进行挑战,之所以是政治地位,是因为当时在军事上没有哪个人拥有与项羽争锋的军事力量,而作为项羽唯一的威胁楚怀王则势必会被项羽想办法消灭。之前项羽通过一番解释将灭秦的功劳全部归于自己和诸将身上,将怀王的功劳一笔抹杀,并将其贬得一无是处,这样便为杀义帝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尽管在公元前206年,项羽曾"尊怀王为义帝(史记·项羽本纪)",但那是因为秦朝初灭,大局未稳,需要借怀王来稳定政局、安抚民心才采取的行为,等项羽的所有的准备都就绪的时候,便不在顾忌其它了,先"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将名义上楚怀王的领土瓜分,接着借"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的名义,"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最后更是"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至此,曾经一手主导灭秦行动的楚怀王在历史舞台上最终消失,其功绩也因项羽的恶意诋毁和掩盖而被抹杀,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四、再看楚怀王

但楚怀王的功绩并没有被彻底抹除,苏轼的"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苏轼文集)?",袁了凡的"楚怀王孙心,亡国之残孽也。项王徒以名义起牧羊而王之。一日在上,乃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虽羽之慓悍,且有宿德,固亡假也。入关之役,独遣沛公以宽大长者,就此一事,而知人之哲,安民之惠咸具焉。及羽入关,使人致命怀王,王乃曰如约,不以羽动也。可谓有帝王之英略。天命不在,卒死于贼,惜夫(中华文化报)。"等都表现了对义帝的敬佩与惋惜。

而司马迁在《史记》里未给楚怀王专传,这一点历来引起人们较大的争议,其中以清人赵翼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其曰:"《史记》不立楚怀王心传,殊为缺笔。陈涉已世家矣,项羽已本纪矣。心虽起牧羊,然汉高与项羽尝北面事之。汉高之入关,实奉其命以行;后又与诸侯共尊为义帝,而汉高之击项羽也,为之发丧,则心固当时共主。且其人亦非碌碌不足数者:因项梁败于定陶,即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因宋义识项梁之将败,即拜为上将军;因项羽残暴,即令汉高扶义而西;及汉高先入关,羽以强兵继至,亦居灭秦之功,使人报心,心仍守先入关者王之之旧约,而略不瞻徇;是其智略信义,亦有足称者,非刘圣公辈所可及也,自当专立一传。乃《史记》逸之。岂以其事附见项羽诸传中,故不复叙耶?然律以史法,究未协也(陔余丛考)。"这些都可以看出楚怀王的影响与功绩并未被彻底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