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楚汉之争大家都听说过,项羽不肯过江东,导致惨败,楚汉之争的历史是如何开展的?

历史上的项羽,无疑是一位悲剧英雄。在反抗暴秦的斗争中,项羽军队所面对的都是秦军精锐,虽然屡获战功,却都是将士们拿鲜血换来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铁铮铮地汉子,却硬生生地被出身于市井的刘邦给打趴下了。

后人曾发出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么,如果当时项羽肯回江东,就真能卷土重来,战胜刘邦么?历史自然是不能假设的,不过倒是不妨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文人骚客对于历史人物的感叹,多半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杜牧的感叹其实也是传递着对英雄的追思与仰慕。只是,乌江畔的项羽,所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不到穷途末路,谁又会轻言自刎?在楚霸王挥剑自刎的那一刻,便足以说明他已彻底失败,并且完全丧失了东山再起的资本。当初追随项羽过江的父老兄弟,又有几人尚在呢?那么多的青年才俊,还是不丧命于讨伐暴秦和楚汉之争的厮杀中?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刘邦和项羽,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势力:项羽所代表的是旧贵族,而刘邦则是代表了平民。这两股势力的思维方式、处事行为原本就存在着巨大差异,并为日后楚汉之争埋下了伏笔。

在项羽眼中,自己无疑是高贵的,得胜、封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刘邦率先进了咸阳。所以,身为贵族的项羽,不甘失败,转而“毁约”。按照楚怀王与各路义军的商议,“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可是,项羽势大,沛公兵弱,自然是由项羽来瓜分蛋糕了。

不过,由于项羽出身贵族,又不愿采取过于激进的方式。所以,在鸿门宴时,尽管范增一再暗示项羽动手,可他就是优柔寡断。最终,刘邦逃走,范增也随之负气离开。

项羽以王者的姿态分封诸侯,众人心中虽然不服,却也只能隐忍不发,暂时屈从于这位楚霸王的安排。在这批人中,最具野心的自然是刘邦。结果,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汉王又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军三秦,开始了与项羽间的斗争。

项羽的失败,在于过分自负,同时又有妇人之仁。灭秦以后,他自恃为第一功臣,享有分配天下的权力,甚至连楚怀王也甩在了一旁。可此时的项羽却忘了,双拳难敌四手,一旦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在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中,项羽的优势逐渐消耗殆尽,并且失去了民心,各路诸侯也开始转入刘邦阵营。所以说,楚汉之争的过程,可以用项羽的逐步失败和刘邦的逐渐胜利来概括。

在文学作品中,历代骚客文人多对西楚霸王之死抱有惋惜之情,因而创作出了类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名篇。然而,历史上的项羽,早已是四面楚歌,完全没有了与刘邦继续抗衡的资本,但也不要忘了,尚有“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的客观评判。

因此,垓下之败后的项羽,不仅失去了美人虞姬,还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遇。逃命于乌江畔后,眼前是滔滔江水,身后是汉王追兵,而江东,还有多少子弟愿意追随霸王四处征战?况且,此时的项羽,也难以渡江而去了!如此一来,最终登上皇位的,还是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