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要说谁是历史上最美的皇后,那怕是答案多多,汉武帝的陈阿娇,汉成帝的赵飞燕,隋炀帝的萧氏,明熹宗的张嫣等等都是当选之人,当然也许有人会将曹丕的甄宓或玉环姐姐列上,不过,她们只是妃,所谓杨贵妃嘛,还不是皇后,仅一宠妃而已。

不管怎么说,各人有各人心中的最美皇后,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可能有正确答案的;但要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丑的皇后,那答案会出奇地一致,获此殊荣者便是贾南风。

中国自孔子始,这历史的记述便乱了起来,讲究的是“春秋笔法”,也就是指在宣传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褒贬,如公羊家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其特征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除了历史上少数实在闹腾得过分的几个皇帝,如隋炀帝一类之人被指为荒淫暴君外,一般的皇帝只要是国势衰微,国灭族亡之时,总要找人来背锅,不是红颜便是奸臣,首当其冲的就是红颜祸水,红颜误国之说,唯一的特例便是这贾南风,因为她是丑女,是少有之丑女误国。

贾南风,惠贾皇后,平阳襄陵人,即今山西临汾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以上是官方认可的评价摘录,也是历史上史家之主流观点,想那西晋之后的八王之乱,衣冠南渡,南朝北朝,五胡乱华,中原十室九空,民众流离失所,汉人几近族灭。

如果将导致了中国四百来年的南北分裂,年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历史源头归于贾南风的话,要说误国之女排行,魁首非她莫属。

贾南风的老爸叫贾充,熟读《三国演义》的应该知道这人,当年那个愤青皇帝曹髦带着一帮奴仆去杀司马昭,就是被他指使手下,将曹髦一戟刺翻丢了性命,他也因此大功而成为司马家的心腹重臣。

及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自立,成为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后,贾充更是春风得意,他有两个女儿,长为贾南风,次为贾午,一个倜然的机会,贾南风嫁给了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之名大家不会很熟悉,但他有两个标签,一旦贴上立刻就会有印象了,一是弱智,二是他的名言“何不食肉糜?”。

这后一个标签说的是,当年发生饥荒,百姓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很多人被活活饿死,甚至人相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接到奏报后,司马衷大惑不解,他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老百姓饿得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可见这皇帝弱智得还真是不轻。

贾南风嫁时年方15岁,那司马衷还是太子,其实当时选中迎娶的她的妹妹贾午,但贾午太小,连衣服都撑不起来,于是临时换成了贾南风,所以我说这是个偶然事件。

贾南风貌丑,长相磕碜,这是结结实实地记载于正史《晋书》中,“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她身材矮小,大约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包地,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这样一个丑女人会当皇后?我有点点地怀疑。

如果贾午因没长开而贾南风替之,那说明她已是长开了,按照现在的女生15岁的身高标准,应在1米6左右,如果说她这时也才只有1米4,那说明她也没长开,也就不会入选进宫了,所以,此话也很是可疑,是吧。

基因是很强大的,史书并无记载其父母的形象有多丑陋,而其妹妹贾午应该是很漂亮的,她是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中 “韩寿偷香”中的女主角,故事说的是美男子韩寿同贾午一见钟情,半夜翻墙约会之事,如果妹妹贾午是恐龙的话,怕那韩小鲜肉就唯恐避之不及了。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说的就是这事,将这贾午比作《洛神赋》中绝世美艳的甄宓,肯定是有些过了,但,贾午的漂亮应该是肯定的。

姊妹二人美丑相差巨大,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但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吧,至少不是一普遍现象,即使有,不是基因变异就是隔壁有老王!

我并不是认为贾南风不丑,只是丑到那般恐怖地程度,还当了皇后,我真是有点不相信,也许,长相很平常,甚至带点异样的色彩都是可以接受的,长得不出众,不漂亮应该是其真相吧。

“丑而短黑”见于正史,但其他的就见于《世说新语》中的“容止篇”了,作为一笔记小说,其可信的程度当然是很低的,对于她相貌的种种丑化,肯定是出自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思想,加上历史学家鄙其劣迹的情绪,才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匪夷所思的丑女皇后形象。

一个丑女皇后加上一个弱智皇帝,这天生地一对可谓千古奇葩,由于老公弱智,而这丑女贾南风也有很强的权力欲,于是便不可避免地在朝堂上弄些动静出来了。

她“妒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后暴戾日甚” 这些负面评价随处可见,据此,她丑陋的形象及狠毒的作为,是历史上贾南风的基本特征。

老公痴呆,遭贾南风嫌弃,这个是肯定的,然而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老公后宫自有众多莺莺燕燕的绝色美人,自然也会嫌弃她,双方彼此彼此,有个名义上的夫妻就很是不容易了。

于是,皇帝丈夫成天厮混在后宫的美女中,左拥右抱的很是快活;而这皇帝妻子也是一正常女人,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这不公平嘛,她也耐不下这寂寞,也给老公找绿帽子戴去了。

据野史记载,她早就与可以自由出入宫掖的官员如太医令程据等人淫乱。自从大权在握后,她更毫无顾忌,大肆搜罗男宠供其淫乐,搞得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她手下有批人专门给她到处物色健美的少年,秘密送到宫中。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真像不得而知,不过,皇后找几个面首,淫秽后宫,这在历史是屡见不鲜的,“司空见惯寻常事嘛”,贾南风既不空前,也不绝后,但后世却将巨丑和绝美生生地拉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出好戏,这加入的男主角便是潘安。

潘安是中国美男子的符号,所谓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比子建是历史上对年青男子最高的褒奖;不过,这潘安虽说后来是依附于贾南风,最终还因此丢了性命,被“夷三族”,但如果认真考证的话,二人有苟且之事应该属于臆测之言。

从年龄上看,潘安大贾南风近十岁,贾南风把持朝政,呼风唤雨时,潘安早已不是小鲜肉一枚,而是四十多岁的大叔了,而供贾皇后挑选的美男多多,如何会同这已呈衰老之相的潘大叔厮混在一起,是吧。

并且,潘安在洛阳的时间并不长,他在49岁时才回到洛阳,回来后即依附贾南风的侄子贾谧,成天同陆机和左思,以及那恶名在外的石崇混在一起,即所谓的“金谷二十四友”,所以,作为御用文人,只能说潘安是为虎作伥,助长了贾后一党的专权,并非侍奉贾南风。

其实,贾南风的荒淫怎么说都是人家的私生活,不可能对政局有何影响,何必要上升到误国的高度来苛责?男人荒淫可用“风流”来遮挡,女人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立马被冠以“淫荡”,反正受伤的总是女性。

商纣王荒淫不是他的错,错在妲己诱惑;唐玄宗“自此君王不早朝”,是杨玉环的错,谁让她长得太漂亮,舞跳得那般地好;贾南风虽然丑,够不上“红颜祸水”的标准,但你误国,不是荒淫惹的祸又是什么?这就是历史!

贾南风被后世指为启乱世源头的作为,是专擅朝政,主要罪状是逼害储君,也就是将太子害死,此举成了赵王司马伦讨伐贾南风的借口,从而开启了八王之乱。

贾南风无子,太子司马遹的母亲是一位宫女,司马遹是在征得老皇帝司马炎的同意后,被放在宫外才得以保全养大的,成了司马衷现存的唯一的儿子。

司马遹自小聪慧,被司马炎赞为有宣帝司马懿之风,痴呆的司马衷能够继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这个儿子;随着太子司马遹一天天的长大,对贾南风权利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天然不可调和的。

野史说贾南风自入宫后,曾多次用戟击打怀孕的太子嫔妃,致使多人流产,也因此事,老皇帝在世的时候,差一点废了她的太子妃之位。

及老皇帝驾崩后,掌权后贾南风的这个风向开始变了。起初还能幻想着可以生出儿子的希望来,但当一天天的过去,太子大了,贾南风也老的时候,希望破灭了,最后的选择就只能是除掉对方。

贾南风大权在握之时,太子司马遹已14岁了,如那刘邦之子刘盈,迫于吕后的淫威之下能有何作为一样,他也只能成天厮混于后宫,无所事事地度日,寄希望于贾后早死,早日君临天下,所以,按当时太子的状况来说,怎么看都不象是个有为之君,如此一来,也给了贾南风以废嗣口实。

帝嗣的废立之事关乎国之根基,贾南风处心积虑要行废嗣之举会给她带来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才是值得深层次探讨的话题,不能只看表象就一味地对贾南风进行指责。

《晋书》对此事的描述很是让人失望,一是语焉不详,二是前后矛盾,可信度极差。

据《晋书》记载,她老公一即位皇帝,立即将司马遹立为皇太子,这个有些让人奇怪,按说这白痴皇帝是畏惧贾南风的,也是被贾南风控制的一个傀儡;如果贾南风反对,这太子肯定是当不成的,太子位应该是虚位以待才是正常,

这只能有一种解释,至少在立嗣这个问题上,贾南风是同意司马遹当太子的,也就是说,她同遹太子的关系尚可,并没有根本的矛盾。

并且,她的侄儿贾谧还同太子做了连襟。他俩分别娶了王衍的两个女儿,算是结为亲家;如果贾南风一心想害太子,这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

贾南风同太子结怨所为何事,史书无载,我们不得而知,但太子本身有问题是肯定的,《晋书》说他是:“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不能尊敬保傅”,“或有犯忤者,手自捶击之”等语也说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尽管《晋书》努力要将司马遹塑造成如戾太子一般,是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但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找不到他仁爱贤者的史料。

于是,一方面盛赞他“幼而聪慧 ”,称“贾后素忌太子有令誉 ”,并故意“宣扬太子之短 ”,但在传记中却只看见太子是爱好享乐、不尊师长、性情暴躁、贪图美色等,根本看不出有何君子之风;由此也能看出,这《晋书》的行文是处处充满着矛盾。

贾南风无子,废了太子对他有何好处,我实在是想不通,《晋书》说她的是“凶妒”,如果找不到其他理由的话,那只能说,是因为太子对她的不敬,而引起她的不满,所以才起了废嗣之心。

正如当时的大臣张华所说,“此国之大祸。自汉武以来,每废黜正嫡,恆至丧乱。”他的担心并非没有并不是,朝臣们只是担心废立而引起大祸,而并非是太子无错,不该被废。

最后的结果是,贾南风矫诏,命亲信太医令程据和孙虑,带毒药前去毒杀司马遹,但司马遹不肯服食,孙虑最终以药杵将司马遹杀害。而正如张华所言,后来的司马伦以太子司马遹的名义,发动兵变。

司马伦攻入皇宫,贾南风被用毒酒赐死,时年45岁;司马伦同时诛杀了朝中所有贾氏一党,也将很多有声望的大臣处死,朝中一片混乱,随后引发了更严重的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

贾后甘为废戮人,齐王还杀赵王伦。

一从天下无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这是唐末诗人周昙写的一首咏史诗,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责任一股脑地堆在了贾南风头上,也代表了后世对她的看法;其实,凭良心说,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责任全部归于贾南风肯定是不对的,“五胡乱华”自有其历史原因。

首先,事件的起因发端于东汉后期边民的内迁政策,后来历朝的统治者又都继承了这一政策,或积极招引,或强制迁徒,却又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从而导致这些异族之势力不断壮大,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尚能弹压,一旦王廷自顾不暇之际,他们乘机作乱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实乃不可避免之事。

只能说宫廷的内斗造成了政局不稳,元气大伤,而贾南风杀太子之事只是一个引子,没有这也会有其他的起因,就如同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同样会爆发一样。

而“八王之乱”亦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始作俑者当是司马炎,他分封诸王,各王都督各州诸军事,宗室一旦军权在握,必然导致尾大不掉之势,加上朝廷对地方的驾驭力日渐衰微,最终引发诸王混战。

当然,这也与整个统治阶层穷奢极侈,贪图享受,导致各地流民和异族起义也有关系。

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贾南风专权的十年时间,却是西晋难得的好时光,是除了老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外最稳定的时期,即使是对贾南风指责颇多的正史《晋书》,也称这一时期为“海内晏然”和“朝野宁静”之时,然而,这几句少见的对贾南风的赞誉之词,总被后人视而不见。直接便跳了过去,鲜有人提及。

贾南风比起她那弱智的老公不知道要强到哪儿去了,自曹丕的“九品中正制”一出,即为魏至南北朝数百年官吏的选拔标准,而恰恰是在贾南风时期,出现了松动,她不仅破格提拔没有门第背景的能人,还勇于接受一些大臣的直谏。

张华出身寒族,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久居下僚,史载:“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张华此前因为反对贾充屡受排挤,甚至“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但贾南风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如果不是贾后当政,张华这种出身寒族之人哪有立足之地?这事也反映了贾南风选贤任能之功。所谓“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

选贤任能,这张华并不是孤立事件,贾南风同时还选拔了一大批寒士出身的贤良之才佐政,如大学者裴頠等人,甚至还包括羁傲不逊的王戎,要知道,他可是“竹林七贤”之一,所以,当时贾南风执政时的团队,还是精英云集,不可小觑的。

正是在贾南风领导下的这高层团队共同努力,在她秉政的时期,尽管朝廷上争斗激烈,但百姓的生活还算稳定,只要百姓得到好处就是好领导,是吧。

二十四史中,尤以《晋书》的可信度最差,对贾南风来说,一边是指责其飞扬跋扈,专权乱政,一边又大夸其主政之时“海内晏然”、“ 朝野宁静”,不过,《晋书》是将这功劳归于一帮大臣。

这不是很矛盾吗?一个“凶妒”的悍妇主政,手下的如何会有那么多的贤臣,又如何会将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反正我是不懂的。

我在此并不想为贾南风翻案,她丑,她凶,她妒,她淫,这些我都认,我只是认为,不能因为后来的战乱而将其责任全部地让她负责,尽管她是当权之人,但是,凭她的能力是不可能改变历史遗留的诸多一触即发的矛盾,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

成王败寇是史书一贯遵循的原则,赢了,那是历史选择了你,败了,闭嘴闭嘴,没你说话的份儿;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更是男人写的,《晋书》对失败者贾南风的记述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贾南风治国时的政绩闭口不谈,只是拿她的容貌和私生活说事,而在核心的国家治理上只泛泛地说她“暴虐日益”,又给不出她残害忠良的资料,这是什么道理嘛。

贾南风不是一个合格的女政治家,但比起后世的女皇武则天的残忍、淫荡和政治智慧来说,她连小巫都算不上,你硬要以“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来要求她,那标准就太高了,她也做不到,她只是一个不漂亮,有点凶悍,有点忌妒心,有点权力欲的女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