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李继迁出生在公元963年(也就是乾德元年),李继迁的高祖李思忠在弹压黄巢暴动战争中阵亡了,唐僖宗李儇赐宥州刺史一职(处于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曾祖李仁颜曾任唐朝时期银州地区的地方执政长官(防御使),祖父是李彝景,父亲是李光呼先后在后晋王朝、后周政权时期,承袭先辈银州防御使的世袭职位。少年时期的李继迁做事就沉稳大气,聪慧过人。

史书记载:李继迁“擅骑射”、"勇悍有智谋"。《长编》

传说:有一天李继迁带着几十个小弟骑马上山狩猎时,猛然窜出一只老虎站在众人前面,李继迁不惊不乱、从容淡定地命令众人后退之身后的树林之中,而他自己却是窜到一棵树上张弓射箭射杀了这只老虎这只山大王被李继迁一箭射中之后不久就死了,李继迁也因而在党项羌族的驻地里成为一个妇幼皆知的枭雄人物。

李继迁是出生在银州的党项贵族,李继捧的族弟,他是西夏国的开创者,被封为夏国主。

公元974年,李光睿任命李继迁为管理吐蕃事务的大臣。而此时,党项族大首领李继捧献土入朝,党项世家大族诸多不服,其中尤以李继迁最为强烈。在宋朝政权安排官吏前去夏州之地催促李氏家族动身赴京朝贡时。

李继迁则对李继捧臣服北宋王朝产生极力不满,李继迁和弟弟李继冲一起商量后,坚决不同意举族迁移,对北宋这样的安排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与弟弟李继冲、汉族谋士张浦商议,表示拓跋氏占据西夏五州三百余年,不能抛弃祖宗基业。

张浦指出如果入朝则再难重返,但现在起事也难成功,唯有暂时先逃到漠北,再慢慢联系党项各部族首领,意图复兴基业。

李继迁言:吾祖宗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

李继冲说道: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请乘夏州不备,杀诏使,据绥、银,可以得志。

而李继迁的谋士张浦却说道:不然。夏州难起家庭,蕃部观望,克文兼知州事;尹宪以重兵屯境上,卒闻事起,朝发夕至;银州羌素不习战,何以御之?

吾闻小屈则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未为晚也。《西夏书事》

众人历经一番激烈的讨论与分析后,李继迁采用了谋士张浦的这一个计划。但是,恰巧此时,北宋的钦差大臣一行人等已经抵达了银州地域。因而,李继迁就撒谎言道说其乳母意外身亡,需要将其安葬于银州城外。

于是就这样李继迁将辎重兵器藏匿于送殡的队伍之中,和其李氏家族几十人,一路逃到了地斤泽地区。后期臣服辽国,辽国皇帝为了制衡北宋,接受李继迁的归顺,并封他为节度使。

李继捧以夏州归宋,其族弟继迁"与其党数十人奔入地斤泽,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宋史·夏国传上》地斤泽: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

后来李继迁看到党项各部族之间互不附属,各自割据一方,经过一番深图远虑,决议统一党项羌各部,成为了党项族的大首领,先后实施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联盟大辽对抗北宋王朝。

并且按照北宋王朝的体制,设置文武官吏,并积极采纳西夏州境内的汉人的辅政意见,发奋学习北宋王朝政权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西夏的经济,增强西夏的实力。

"善水草,便畜牧"《西夏书事》

西夏国的建立者是怎样一统了党项羌各族落的呢?

当时放在李继迁眼前的问题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因为他面对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非常不好的一面。说起好的一方面就是:

"西人以李氏素著恩德"。《西夏书事》

也就是说李继迁所统治的拓跋部一族在党项羌各个部族里面是综合实力最为庞大的一支队伍,也是名声威望呼吁最高的,而且其还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与此同时,拓跋部族先辈们所开辟的西夏州统治政权,向来都获得了华夏大地上历朝历代执政者认可的。但是由于北宋太宗舛误地领受了党项族首领李继捧的献地之举,等于是让李继迁找到了叛宋自立的一个切入点。(借口)

"虽各有鞍甲,而无魁首统摄",《宋史》

这段记载说其不利的一方面是由于党项羌每个部落之间个个拥兵自重,盘踞一方,犹如一盘散沙。

"族帐分散,不相君长"。《资治通签长编纪事本末》

通过这段古文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党项羌族的部落之间当时正在处于无人领导的一种分散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个散乱的党项羌士族部落,由于看到宋朝政权军事力量的强大和李继迁那不堪一击的弱小力量。

所以,在李继迁叛宋自立和拥护宋朝政权的立场上一直是犹豫不决、徘徊观望,东摇西摆。所以,要想将这些人划归到李继迁的指挥领导之下,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

但是李继迁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不利的情况下逆势而行,为了尽早的一统党项羌各个部落而断然地运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策略之一、鼓吹先辈事迹,博取士族豪强们的拥护。所以,李继迁最初在"地斤泽地区"建立起"背宋自立"的大旗之后,就运用了,"戎人不忘李氏"《西夏书事》。

"(李氏)世泽长存,人心思旧",以及羌人"宗贵种"的心理状态,"出其祖彝兴像,以示戎人,戎人皆拜泣",《西夏书事》

李继迁同时对士族豪强们说道: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乎!众曰:诺。《宋史.西夏传》

所以说,李继迁的这种巧借先祖盛名,匡扶祖辈基业,以拉拢氏族人心的方法非常行之有效,史称"族帐稍稍归附"。《长编》

策略之二、李继迁在利益上倾向于党项士族。西夏政权建立之前其疆域内的盐州和灵州附近地区,大量产出青盐与白盐。因为这里的白盐的品质远远高于中原之地宋朝。

所以说,宋朝靠近西夏地区的百姓纷纷抢着采购。李继迁自脱离宋朝政权而自立门户后,宋朝政权为了在金融领域方面惩治李继迁,就发布官宣公文。

"沿边粮斛不许过河西,河西青盐不得过界贩鬻,犯者不以多少,处斩"。《宋史》

"盐禁数月,西人大困,沿边熟户,无以资生"。《西夏书事》

李继迁为了胁迫北宋王朝取消这个制裁,就煽动了蕃族几十个部落的士族首领,发动了铁骑万余,入侵环州,北宋"环州"驻守地方官吏程德元本想动用武装力量将他们打跑,但不著见效。

”因诏弛盐禁,由是部族宁息。"《文献通考》

通过上面这段文字记载就证明了李继迁带领党项羌族在最后取得了这场反金融制裁的胜利。

策略之四、李继迁和野利氏世家大族联婚。雍熙初年,李继迁为了同党项羌族中的野利氏等豪强家族构建反宋同盟,积极主动地和士族通婚,最后天从人愿。

"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西夏书事》

李继迁经过和士族攀亲联婚,进一步将自己的势力强大了起来。

"继迁复结婚于帐族之酋豪,凡数年,渐已强盛。"《太平治迹统类》

策略之五、以武力征服不愿归顺的部落。灵州地域的"睡泥族"领导人"岸通"不听从李继迁领导,在宋至道元年(公元995)七月,党项拓跋部大佬李继迁因其不附己,出兵讨之,岸逋兵溃奔袭萧关(今天宁夏固原附近),你乜逋遣子诣灵州向宋朝求救,宋太宋诏以粮助之。

"继迁以兵掠其七百余帐。《西夏书事》

睡泥族:党项部族名。地处于灵州(今天的宁夏灵武县境内)。首领岸逋,副首领你乜逋。是长期生活定居于黄河南部地区的泥中等族。

"旧皆内附,继迁诱之叛,不从,数以兵侵掠"。该族首领名番俄、皆移、尹遇、崔保罗等,因族帐屡遭摧毁,被迫"徙居黄河北避之"。《西夏书事》

因为,李继迁采用了一连贯的又立竿见影的计划,党项羌族各部的统一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古史记载:西界蕃部不下数十万帐。始犹互相捍拒,及继迁兵势寝盛,自灵州北河外、镇戎军、环州至镦子山、贺兰山西、陇山内外、黄河以东诸族,无不帖服。独睡泥族首领岸逋不肯下……《西夏书事》

通过这段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那等于就是说明除了极少数的党项部落尚未能一统之外。但是大致上在以夏州地区为核心,东面至到府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府谷)麟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神木县)附近地区。

西面一直到环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环县地区)、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附近地区,西边至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地区,北边至黄河河套北部的绝大部分党项羌族部落,可以说是得到了统一。